汇率调整难阻期铜牛市步伐
7月21日人民币升值新闻成为国内期货市场一大热点,对于决大多数商品,人民币升值将打压金属、农产品价格,不过国内铜市并未受此新闻影响,继承高歌猛进,强势仍旧。 综合媒体7月28日报道,从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庞大变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的升值却并未带来市场普遍预期的铜价大跌,相反,铜价却再度创下历史新高。笔者分析认为,铜市场的牛市行情仍未结束,后市将会继承上行。 汇率调整短期影响有限 本次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可谓是“情理之中,料想之外”,在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降温时推出,在肯定程度上起到了出其不意的结果。但是人民币升值2%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10%的水平,在前期市场已经有所消化的基础上,市场反应波澜不兴。不过,因为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还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而2005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升值10%以上,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国际市场重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削减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因为国际铜价一样平常是以美元记价,而中国大约40%的精铜消耗量必要进口,所以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转变,将会对国内铜价产生长期的影响。尽管汇率对铜价有肯定的影响,但是决定铜价走势的根本因素照旧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铜市场的基本格局。 国际铜产业结构转移,加强了中国因素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随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其铜的消耗水平和在全球的比重都出现了显明的降落。而世界铜的加工和制造业也开始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铜消耗水平和比重突飞猛进,2004年中国铜的消耗量达到346万吨,占到昔时全球铜消耗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耗国。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变对国际铜市的影响有赓续增大的趋势。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优秀的发展态势,GDP增加9.5%,拉动国内经济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耗、出口同比分别增加25.4%、13.2%、32.7%。预计下半年经济增加虽然可能有所减缓,但是仍将保持优秀的态势,而全年国内铜的消耗也将继承增加。 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报告表现,2005年1—4月份,世界精铜消耗量比2004年同期降落4.35%,但比2003年同期增加5%。其中,中国消耗增加3.1%,印度消耗增加12.3%,俄罗斯消耗增加15.9%,而美国消耗降落11.5%,欧盟15国消耗降落11.5%,日本消耗降落10.29%,韩国消耗降落8.6%,台湾地区消耗降落7.2%。尽管消耗有所降落,但是供需缺口仍有2.5万吨,表现国际铜市供求关系依然保持紧平衡的状况。 罢工等不测事件加剧了铜市的供给严重 近日,全球最大的铜矿产商之一的墨西哥集团(Grupo Mexico) 的美国子公司Asarco发生罢工,罢工可能导致Asarco的产量削减一半,以年率计算,铜产量(含铜量)损失可能在10万—12.5万吨左右。最近发生的铜矿罢工、爆炸以及其他生产停止题目导致供给吃紧,同时需求却十分茂盛,这是最近几周市场供给出现短缺的缘故原由。而国际三大交易所库存仍旧很低,其中,LME期铜库存22日削减1100吨至25525吨,为1974年6月来最低;而COMEX库存22日下滑至12507短吨。市场传闻的隐性库存并未在交易所现身,隐性库存成了空头难以把握的救命稻草,同时也成了多头挤空的诱饵。目前伦敦现货铜对LME3月铜的升水在200美元左右,空头仍旧没有机会自救,近期挤空行情可能连续。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虽然给铜价增长了不确定因素,但是在经济增加优秀、低库存等利多因素的作用下,期铜牛市格局难以改变。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