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英对华出口数据或不实 有些交易虎头蛇尾
英媒称,索利哈尔生产线上每辆路虎车的铝制车身上,都带着一张长纸条,标注着每辆车的规格。在这张“身份卡”的最上方,注有车辆的出口目的国。最近几年,这里生产的汽车中,每五辆就有一辆是出口到中国的。 据路透社英格兰索利哈尔2月6日报道,捷豹路虎的所有者是印度塔塔汽车。在2014-2015年,捷豹路虎对中国的汽车贩卖从2009财年的约2.5亿英镑增至将近80亿英镑,公司在英国的员工人数也增长了逾一倍。 捷豹的成功以及英国数以十亿英镑计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交易,被当作向中国出口的机遇以及英国当局如何帮助“英国企业打开大门”的范例。 英国去年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后,探求这种机会就变得尤为紧迫,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特别很是了解这个事实。 但路透对数据的分析表现,英国当局宣称的令人瞩目的交易却并不像外观那样风光。 根据官方数据,自2010年以来,已公布的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及服务出口交易金额总计达360亿英镑。但路透查阅企业声明、公司文件及高管采访资料表现,这些交易的现实出口额总计还不到60亿英镑。 经济学家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局数据对中英贸易状态给出过于美好的描绘。 英国诺丁汉大学国际经济教授霍尔格·布赖因利希透露表现:“假如检视这些重要的交易,数字都相称大,但我认为这提供的信息不算充分。我们必须看看小规模的体现,以及有哪些付出用在英国。” 路透的分析凸显出英国企业在中国面临挑衅,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向在扩大,即便是脱欧后的自由贸易协议可能也无力加速出口。 当局不愿对该议题的结论发表看法。国际贸易部一名谈话人透露表现,已公布的这些贸易与投资协议将“有助于保住甚至增长英国的就业岗位,国库也将因此受益”。 为什么最闭幕果比协议当初公布的规模要小得多?其中缘故原由多种多样。 首先,有总计规模超过30亿英镑的交易只达成初步协议,根本就没有完成过;其他情况包括,宣布的金额是整个项目的规模,而英国公司只在其中起很小的作用,比如2013年英国当局盛赞的牛津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60亿英镑再生医学研究基金合作项目;某些情况下,协议中英国公司向中国供给的产品是在英国以外生产的。 虽然通过海外营业履行合约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利并将利润汇回英国,但影响要小得多。 这些公布的协议最终雷声大而雨点小,也反映出英国的上风更多是在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这个事实。 距离、文化、语言以及发放签证等当局工作流程都增长了英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的难度,尤其与毗邻的欧洲相比。 曩昔十年,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大幅扩大,2015年英国出口下滑导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至250亿英镑,超过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英国税务机构数据表现,2016年1-11月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降落18%。 (信息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