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模式的改变为新一轮反贸易自由化情绪推波助澜
8月13日《经济学人》杂志刊登文章称,目前,美国崇尚贸易的人士日子忧伤,公众不满情绪的加重部分缘故原由可归咎于全球贸易模式的改变。这种情形的发展将使进一步开放步履维艰。 现实上,民调表现,与10年前相比美国人更同意自由贸易,但美国人对贸易协定价值的认可并不包括对TPP的支撑,大多数美国人反对TPP。如今最为反对贸易的党派是共和党。尽管他们承认扩大贸易利大于弊,但对TPP却持嫌疑态度。美国人这种矛盾生理或允许以从供给链全球化的角度来诠释。 当今,贸易品的生产已经变得特别很是分散。以往,企业总是负责设计一项新发明,然后采购所需材料,在一个工厂或者城市生产出来。但是,在曩昔的几十年里,因为运输变得便捷,通信获得改动,企业可以在各地组织生产。如他们在美国设计手机,再从几个亚洲经济体采购零部件,然后在中国组装。 1980-2000年间,中心品的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上升到29%。2005年发达国家货物贸易的56%和服务贸易的73%是中心品贸易。供给链的进一步延长,为全球贸易的敏捷增加做出了贡献。 随着生产布局在全球铺开,各国根据其专业化水平参与到全球供给链的不同环节中去。中国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善于产品制造和组装,而美国大城市,如纽约或旧金山则占有当代化供给链中最具上风的前端,即研发、工程设计和融资。由此,供给链贸易为强势和收益颇丰的大公司带来利润,也为这些公司高技能高补贴员工提供“益处”。这种情势的贸易融合不仅加重作为共和党人票仓的老工业地区对作为民主党人票仓的所谓大都市产生嫌疑,也使那些左翼美国人对不公平的日益加剧更加忧心如捣。 更糟糕的是,新协议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努力被政治化。经过多年的多边交际努力,世贸组织成员大多数货物贸易产品的关税已经降至可以忽略的低水平。但各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停滞尚存。金融、信息产业的服务贸易仍受制于大量国内规制,包括企业必须知足一系列条件才能进行跨境投资的要求。假如简化和同一这些规则将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但当选民对新协定会商一孔之见时,他们每每看到的是当局会商人员就修改国内标准做出让步,捐躯和出卖本国利益,或者仅仅是为了大公司多赢利而已。 与其他国家相比,总体而言,美国人的处境照旧相称乐观的。其他国家认为美国处于上风地位,成为创新城市的中枢。很多研究注解,TPP假如达成将使美国的产出增长,尽管增幅不大,却是实质性增加,即将来15年,美GDP可能增长不到1%。但新协定所要解决的其他停滞也不容小觑。假如加大贸易调整方案的规模与实施力度,进行收入再分配,或许能够弥合两派之间的部分分歧。但人们对于TPP根深蒂固的质疑是他们对精英信赖的缺失。假如TPP不能证实协定的成果有益于大多数而非少数人,那些对TPP持质疑态度的选民很难改变看法。 (信息来源: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