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报告指中国制造强国进程“义务还很艰巨”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5月12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称,质量效益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瓶颈,制造强国进程“转型还刚开始,义务还很艰巨”。
         报告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间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机构共同编写。研究者基于已有的制造强国指标系统,对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巴西、印度共9个国家的2012—2014年制造强国指数进行分析。
         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岑岭说,报告采用4个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有: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研究者以2012年美、德、日、英、法、韩6国各项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为基数,计算出各国指标的相对数值,按照权重系统测算出各项指标值,再将18项指标相加得出制造强国综合指数。
      报告称,2012年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为89.48,居第4位,前三名依次为美国(156.12)、日本(126.10)、德国(119.49)。2013年中国指数为94.02、2014年为96.36。“进步步伐有所减缓。”朱岑岭称,缘故原由是中国的“规模发展指数”增速放缓,吻合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
         但对中国来说,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及持续发展三项指数占比仅在15%左右,较美、德、日等制造强国仍有伟大提拔空间。朱岑岭说,成为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是质量效益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比重占绝对上风,中国制造业需从提拔质量效益入手。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应瞄准微弱环节,变化生产体例,寄托科技提高,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提拔产品附加值。他说,每年将定期发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科学检测中国制造业进程。
         《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亦于当日出版发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透露表现,上述成果表现了国家科技智库服务市场主体。“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远大的体系工程,必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他说,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双向挤压”,即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取中低端制造转移,更必要科学决策,完成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提出的各个目标。
      (信息来源:中国消息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