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经济放缓不是大宗商品价格降落的重要缘故原由
世界报4月6日报道,亚洲发展银行经济顾问Abdul Abiad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共同撰文透露表现,中国经济放缓对大宗商品价格降落有肯定影响,但绝不是重要缘故原由。重要内容编译如下: 从中国经济体量和紧张性来看,中国经济放缓对大宗商品价格降落确实有肯定影响,但要远远低于媒体通常的报道。21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两位数高速增加态势,大宗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持续上升。自2011年起,中国经济增加开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也一起走低。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一项研究,虽然中国消费了全球近50%的钢铁、煤炭和猪肉和全球20%的糖、小麦、禽类和牛肉,但原油消费量只有12%,自然气只有5%。而引起大宗商品价格降落的重要为原油和自然气,价格分别降落了73%和55%,中国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其实特别很是有限。此外,中国的现实消耗量要低于上面的数字,由于有很大比例的产品是用于制造出口产品,假如剔除该因素,中国对价格降落的影响更小。比如,在2001至2006年期间,铜价在不同年份有剧烈波动,最低降落30%,最高增加150%,但是中国对铜的需求保持相对稳固,每年增加15%至20%。由此可以看出,大宗商品全球范围的供需关系,谋利性需求增加和去库存调整才是价格转变的重要缘故原由,中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并没有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灾祸性影响,其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信息来源:世界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