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入世带来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个副产品——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分外是作为全球两大贸易大国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没有削减,反而有上升之势。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表现的决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题目,更多的是裹夹在大政治范围内的经济纠纷。因此,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了解入世后中美贸易出现的新转变,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缘故原由,追求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便成为当务之需。

        一、入世后中美贸易出现的新转变

        2000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向国会作有关批准中国加入WTO的证词时承诺,假如国会通过了中国入世的议定书,美中的贸易逆差将会得到改善,美国对华出口将增长,这将给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带来就业岗位。时间曩昔了将近5年,美国人本来期望的美中贸易逆差缩小,就业岗位增长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华贸易贸易逆差、工作的流失、先辈技术产品净流出等贸易失落在美国国内聚合成一股强烈的排华贸易的情绪。由此,两国间贸易摩擦持续发生,制裁与反制裁,限定与反限定等的贸易交锋此起彼伏。

        (一)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赓续扩大,工业替换危急渐渐展现

        从美国对华的贸易顺差总额来看,按美方数据计算,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30.5亿美元扩大到2004的1620亿美元,而今年2月份一个月美国贸易逆差就暴增61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其重要贸易伙伴增加了4%,对欧增加了4%,而对华同期增加了51%,占新增的44%。以反映贸易状态优劣势的进出口比率来看,在美国进出口贸易重要伙伴中,美国对华的进出口比率是最高的。2004年美国对华的进出口比率为5.67,大大高于日本、墨西哥、欧盟。即使按中方数据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比率也由2001年的2.07倍上升为2004年的2.80,在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也是居第一位的。过高的进出口比率对双边贸易是不具有双赢特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在中美之间频发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入世的这四年也正是美国自19世纪30年代来的第一次延续4年工作岗位持续削减的时期。巨额的贸易赤字不仅意味着货币财富的大量外溢,更紧张的是在于工作岗位的流失,净失业的增长。据美国MBG信息服务中间主任查尔斯•麦克米林估计,从1995年到2004年美中贸易逆差累计为8047亿美元。赓续扩大的美中贸易逆差不仅替换了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涉及到几十个行业或产业,而且美国大部分州都面临对华的贸易逆差。对美国来说,这种赓续扩大的贸易逆差不再是一个贸易题目,而是美国的长期经济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题目。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国会议员再三要求对中国进行报复的紧张缘故原由。

        (二)ATP进出口方向发生转向,美国比较上风面临威胁

        2000-200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显明转变。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表现,美国华进口产品前五大项,2000年排序是:制制品杂项(包括玩具、电子游戏等)、鞋成品;计算机设备、服装、音响设备,占进口额的47.0%。2004年排序为,计算机设备、制制品杂项、音响设备、鞋成品;服装,占进口额的43.8%。美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越来越像第三世界国家:在资本与技术密集产品的逆差越来越大,在农产品与原材料产品享有大量顺差。与此光显对照的是,中国的产品结构却越来越像发达国家,中国各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据率赓续进步,其增长值也在赓续进步。

        按照传统的比较上风和绝对上风的贸易理论,现今的美国贸易正面临一种难堪的境地,即被美国视为其具有比较上风的ATP产品也面临被中国所庖代的伤害,美国原来以ATP产品对华的出口如今改变了方向。现在的美国制造业领域,无论是先辈技术领域,照旧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都大举外迁,其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国,当跨国公司将大量的先辈技术产品生产线转向中国时,它也将进一步削减对美国高技术工作者和谙练专业人员的需求。可以想像到,这是对美国伟大的挑衅,意味着对美国的比较上风的挑衅。一些美国专家认为,这将对美国的先辈技术产业形成摧毁性的袭击,是“致命性的”。

        (三)反推销成中美贸易摩擦焦点,对华珍爱贸易手段层出不穷

        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推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100多项反推销措施,是世界上对华反推销起诉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美国反推销立案控告的中国产品涉及范围特别很是广泛,包括涤棉印花布、氯化钴、珐琅厨具、电风扇、铅笔、大蒜、一次性打火机、浓缩苹果汁等近百种产品,在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推销税。2003年美国对华反推销力度因中美贸易不平衡题目再次加剧,全年对华反推销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18.5亿美元,比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2.93亿美元增加了5倍多。先后裁决中国彩电、可锻铸铁管件等产品对美构成推销,公布针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同时裁定中国的家具企业对美构成推销损害,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遭遇最大金额的反推销调查案件,价值高达10亿美元。

        一向以来,反推销、技术壁垒等手段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入世以后,美国开始转向行使“非市场经济条目”、“特保条目”及保障措施来限定中国的出口。“非市场经济条目”规定中国作为一个团体,在15年内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其出口企业必须单独证实本身不受任何当局的补贴与划拨。否则,企业报单上的成本计算将不为对方接受,对方将以第三国作为参照来核算中国产品的成本,判断中国企业是否推销。“特保条目”是在中国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许可WTO成员对中国产品执行撤消减让和限定进口的条目,是专门针对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产业纺织业的。在今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美国已经开始挥舞这一特保大棒,往后“非市场经济条目”、“特保条目”将渐渐成为美国贸易珍爱的紧张手段,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将持续增长。

        二、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正是由于中国入世以后,中美两国间出现了上述所提及的中国对美贸易上风赓续扩大,美国对华的比较上风渐渐丧失等等出现的贸易新转变,美国当局出于珍爱美国产业,促进就业的考量,同时也为了克制中国的敏捷崛起,对华开始采取日益保守的珍爱主义贸易政策。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向看重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采取的是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对美的贸易政策亦不例外。当两种具有不同导向的贸易政策接触以后,就不可避免出现贸易摩擦。

        (一)美国贸易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美国的贸易政策的决策取决于国会议员们的态度和他们手中的投票,而国会议员们的态度又取决于他们所属的州或行业利益集团及总统的压力的影响。在这几股力量中,对当局在对华贸易政策的走向上起决定作用的照旧不同利益集团的院外运动。在美国国内有三方利益集团:即进口替换部门、出口部门和广大的美国消耗者群体。

        1、进口替换部门: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对美进口替换部门冲击特别很是伟大,再加之近年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增长,因此美国进口替换部门对华出口的题目反应特别很是大。而美国各制造业都拥有重大的有组织的组织体系,且经常聚集在一路,所以进口替换部门的院外运动比较容易进行。各种进口替换利益集团的组织赓续向国会议员游说,赓续向其传递珍爱美国工人就业权利的旌旗灯号,珍爱美国的工业基础,贸易主体的声音。而这些在中美贸易角逐中日渐没落、不具有比较上风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所倡导的正是珍爱主义贸易政策。

        2、出口部门:对美国的出口部门来说,因为中美两国自身的贸易互补性特别很是强,两国各自出口商品类别不同,不存在很强的竞争。即使中国对美如今出口的ATP产品数量在增长,但因为美国自身还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ATP产品的对华出口上风照旧很强的。所以,虽然对实施贸易珍爱主义的政策不利于本部门,影响其利润的增长,但其影响结果是间接的,是不易判断的,所以出口部门对贸易珍爱主义政策的反对可能并不十分强烈。

        3、消耗者:美国消耗者对贸易政策的态度可能是最为暧昧的,虽然实施珍爱贸易会导致消耗者利益受损,但进口廉价的中国商品只是消耗者浩繁消耗品中的一种,所以每个消耗者利益受损程度可能并不明显。再加之其数量浩繁,也难以达到共识。即广大选民虽然人数占据绝对上风,但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有用的组织使得他们自己又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同时对单个选民来说,每每存在着“搭便车”征象,所以对反对珍爱主义的贸易政策激励不足。

        由此可见,美国在对华的以珍爱主义为导向的贸易政策的形成,更多在于各贸易相干利益集团的之间相互博弈,院外利益集团对国会议员的种种游说的影响。在这浩繁影响力量中,其处于中美国工业基石,外贸出口主体的进口替换部门的制造业利益整体对美国会议员具有极强的影响能力,而他们倡导的正是对华执行以珍爱主义为导向的贸易政策。

        (二)中国贸易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所有的贸易法案和法规都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但对外贸易政策决策权不掌握在立法机构手中,而是由行政机构来决定。而影响着当局的贸易政策的国内利益整体来自于中间和地方当局、内、外资企业以及浩繁分散的消耗者。

        1、中间和地方当局:因为中国贸易政策的出台更多来自于当局行政机构。因此,中间和地方当局的决策动机和决策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贸易政策的制订。中间当局的决策分属各部门,因此其政策制订更多在于各部委之间的相互和谐。而地方当局重要在两个层面上对当局施加影响和进行利益的表达:一是出口政策,分外是鼓励出口的政策,由于如许可以得到自身的地方利益和提升任用的政绩,由此倾向于自由的贸易政策;二是进口政策,即进口优惠的政策。利益关系则在中间——地方的关系和地方——地方的关系睁开。

        2、国内和外资企业:因为企业具有健全而统统的组织系统和充足的资金开展运动,因而企业比其它个体的消耗者来说更具有影响贸易政策制订的影响力。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皮资源与雄厚的外国资本与民营资本的结合,创造了活着界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中国造;再加之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更刺激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企业的发展,由此,中国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呈几何级数的快速增加。因此,在占外贸出口大半江山的以出口导向为特性的内、外资企业影响下,中国贸易政策不可避免的朝向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

        3、消耗者:中国的消耗者是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由于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国外商品廉价而多样的益处。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不但能使消耗者的福利获得进步,而且还能削减收入的分配不公。虽然中国的消耗者因为个体分散,还没有强有力的整体代表其在当局的政策制订中施加影响,但贸易政策的居民收入分配的收入效应却是中间当局在制订贸易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紧张因素,在当前中国吉尼系数赓续拉大,收入分配日渐不公的社会形势下,制订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更能够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固和繁荣。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非行政性的利益影响对贸易政策决策的作用仍然是“边际”性的,而中间和地方行政部门对决策的直接影响力要显明得多,但他们都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最高目标和权威保持意识形态上的同等性。在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周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局政策总目标下,对外贸易政策也必须贯彻这一引导方针,而以自由贸易为其导向的贸易政策无疑是中国最佳的选择。

        (三)中美两国贸易政策博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和珍爱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一对对立物,假如运用得当,都会促进一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中美两国进行相互贸易的时候,究竟是采取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照旧珍爱主义的贸易政策,其基本的出发点是本国利益,目的在于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11]因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赓续转变,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政策上都会赓续进行调整,亦即存在着自由主义与珍爱主义贸易政策之间的二元博弈。

        在博弈中,两国只能本身决定本身的贸易政策,而事先不能知晓它国对本身贸易政策的反应。由此,两国都盼望对方采取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而本身采取珍爱主义贸易政策,如许它就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是+2而不是-3)。一样平常而言,两个国家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珍爱主义贸易政策(为0而不是-3)。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方采取何种政策,都不会使本身的情况更糟。这在实际中也得到反映。如美国一方面对国内农业进行巨额补贴,一方面又积极倡导大幅度降低国际农产品关税,促进农产品自由贸易,目的都在于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不过,采取珍爱主义的贸易政策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适的。报复——防御性的举动体例是促使贸易伙伴合作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从战略角度看,报复的意图要让对手感觉得到。但为了使报复最有用,它必须是完全透明的、可展望的,同时又是临时的、有分寸的,不会给予过分的责罚。这些要求支撑根据规则进行报复,也说明了相机采取报复举措产生的效果难如人意。

        然而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采取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看起来照旧值得的。如许做不仅对双方是有益的,而且是明智的。由于,实际中两国还要长期打交道,即存在重复博弈的决策,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贸易越趋自由化的当今世界,以公平贸易为原则的自由贸易是各国所共同倡导的贸易方向。因此,在中美两国假如都采取合作性的自由主义的贸易原则,那么这种贸易战略就会使双方受益,即双方都可以分享自由贸易给双方带来的利益(为+2,+2)。由此,两国的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持久性的合作更加牢固。但假如当一方采取有悖公平贸易、自由贸易的贸易手段时,另一方都会“以眼还眼”予以报复,予以责罚,并将这种不合作的贸易策略在重复博弈中进行下去,那么这种赓续重复的效果,是两国贸易摩擦赓续,两国所获得的自由贸易收益也将渐渐削减、以致双方都出现贸易损失。

        另外,国家贸易政策的制订还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当今世界,尽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增强,但是各国也照旧要力争保持、表现本民族的特点,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来展示本身的经济实力。当一个国家原来活着界具有领先上风的产品被别国庖代以后,一种民族主义就会被激发,自强意识就会被唤起。中国的产品如今不仅占有了诸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美国人看来不屑的底端产品市场,而且正在占有电子计算机、机械电子产品等高端产品市场。由此,美国一些人开始惊呼:“美国究竟如今能够生产什么,究竟什么才是美国具有比较上风的,具有领先的产品呢?”显然,当经济利益的取得以美利坚民族的自大感的丧失为代价时,美国的民族主义就会强化起来。这时的国会议员和当局成员、有组织的集团就会夸大或行使这种民族情绪,大力宣传贸易珍爱对本民族利益的紧张性,从而造成以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为导向的中国与重新回归贸易珍爱主义的美国之间的摩擦、碰撞。

        三、入世后中美贸易发展的瞻望和建议

        “入世”四年来,中美贸易无论是从进出口数量上,照旧从两国当局间的沟通与交流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赓续发展,相对于美国的比较上风会持续扩大;而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崛起,争夺国内政治选票的考量,对华会赓续采取珍爱主义的贸易政策,因此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博弈来说,两国间的贸易博弈是一种无穷期的重复博弈,虽然两国间在某临时间段内的贸易争端、摩擦总是有限的,但两国却并不能正确的预知那一期是最后一期,因此,这种有限日的博弈就跟无穷期的博弈没有差别了。而无穷期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合作性贸易,即双方都采取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因此,两国间贸易长远的发展并非是争端、摩擦持续赓续,而是赓续走向合作。但在某一阶段两国间的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而且这种贸易摩擦还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很是激烈。

        对于我们当前来说,虽然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不能完全消弭,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完全可以在遵守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各种对策来削减摩擦。“斗则两害,和则两利”这是中美两国的共识。两国要达到共赢,唯有走合作的道路,只有合作两国才能共享贸易带来的利益。在处理中美贸易关系争端、纠纷时,唯有合作博弈才能增长妥协双方的团体利益,选择对抗性博弈则只能两败俱伤的境地。仔细的人会发现,虽然美国公布制裁令中国各方特别很是生气,但中国当局对此的反应是郑重而留有余地的。中美双方都应该以岑寂理智的体例处理目前的贸易摩擦,避免使这一争端走向双方都不乐意接受的最坏终局。

        出处:产经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