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面临的考验点评
2009是一个怎样的年份?如今又到了盘点的时候。大概相干媒体或机构都在做总结,会出一些亮点。比如,前两天就有一家日本寺院用一个“新”字来概括2009年的特性,博得不少认同。就中国而言,2009更是一个不同平凡的年份,既逢新中国60华诞,又遇改革开放30周年,而新起点也在面前目今。因此,要概括这一年的特性,不太容易。 以笔者观察,这一年虽然局面复杂、挑衅很大,值得回味的地方不少,但是假如往前看,这其实是出考卷的一年,为中国经济出了四张考卷。分别是:如何应对低碳经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增加体例;如何达到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要答好这四张考卷,恐怕要用将来30年时间,用更科学、更岑寂、更伶俐的体例来实践,才会有好的效果。 首先说低碳经济。这张考卷对中国来说,来得既是时候,也很棘手。说它正是时候,是由于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不能再按曩昔的“高碳”体例走下去了。回顾30年,经济增加虽然速度傲人,但代价也惊人。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环境代价。目前大气、泥土、水环境题目日益凸起,一方面必要花更多钱来治理,另一方面也对旧的增加模式挂起了红灯。 说它十分棘手,是由于从“高碳”到“低碳”这个弯转起来并不容易,是需时间和金钱代价的。这两天哥本哈根天气大会吵得很凶,就是由于有很多国家对“低碳”价码故意见。而中国经济要走向“低碳”,一方面是要转型,另一方面是要改造,代价可想而知。更有甚者,除了经济之外,生活体例、行政体例也要改变,要执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行政。这在中国,谈何容易。 再说调整经济结构。这张考卷对中国来说,其实不是新卷子,而是老卷子。由于调结构已经讲了好几年了,虽然有所进展,但关键题目并没有解决,反而内外部失衡题目越来越紧张。比如,外部失衡在贸易和金融环节上的体现十分凸起;内部失衡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社会阶层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差距也未见根本扭转。凸起之处在于,调结构好像只在产业环节做文章,没有抓到关键。 如今,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伟大转变,调结构再也不能只看局部了,必要以供求关系为抓手,从内外部两个环节入手,从根本上缓解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失衡题目。外部要解决资源的全球布局题目,一方面要平衡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平衡投资关系;内部要从化解“二元”结构入手,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题目。所以,这张卷子是有新内涵的。 而变化增加体例这张卷子,也不是新卷子,也讲了好多年,但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它也有了新的内涵,必要从新的历史高度来思考,往返答。这是一种怎样的历史高度呢?夙昔30年的经验看,中国经济重要走的是学习之旅,是以各种体例学习先辈的技术、管理和经营。说白了,比较“山寨”。这也是大部分后发国家或经济体难以避免的工业化之路。 但在今天,当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主体之一,再要“山寨”下去,不仅麻烦重重,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国必须要以本身的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更讲效益、更环保、更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如许才能成为国际社会中有担当的一员。因此,如今讲变化增加体例,就必要以对人与天然的关怀为旨归,以新科技新发明为突破口,开出一条自立创新的道路来。 此外,第四张考卷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达到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身心健康的协调,也就是所谓的“三和”题目。这是从经济发展的手段、过程,到目标,对上面三张考卷提出的总要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张考卷。由于,无论是“低碳”题目,照旧结构题目、发展体例题目,说到底,都与这“三和”有关。假如不能做到“三和”,那发展的意义也就值得嫌疑了。 如今,四张卷子摆在面前。说它是2009年给出的卷子,一是由于新的历史起点就在面前目今,二是由于这四张卷子有新的要求、新的内涵,必要人们重新熟悉,审慎践行。 信息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