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保持领先 要飞跃存三大瓶颈
浙江的民营经济在全国继承保持领先的上风,但引才留才难、盘活地皮行使难、融通银资民资难成为制约快速发展的浙江民营经济飞跃的"三大瓶颈"。 在最新宣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202家。中国社科院宣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立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目前,全省个体工商户近180万户,私营企业43万家。2006年民营经济增长值占全省GDP的70%多,绝大数市县占到了80%、90%左右。 尽管上风和实力不容置疑,但当前仍有三大"瓶颈"制约浙江民营经济进一步飞跃: 一是引才留才难。人才短缺是多年来困扰浙江省民营企业做强提拔的"瓶颈",尽管企业呼吁一直,当局支撑赓续,但收效甚微。一些企业反映,企业的中高级、一样平常性人才都很短缺,近几年尽管在改善职工食宿条件、进步工资福利等方面花了精力、投了血本,但因为职工安家入户、后代入学、房价过高、企业恶性发掘等缘故原由,企业人才归属感较低,无序流动大,企业正常生产发展深受影响。 二是盘活地皮行使难。有关部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批地建房难十分理解,但对放宽盘活企业自身用地的要求十分强烈。像瑞安市某集团为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预备将原有旧厂房翻新重修为创新大楼,建立企业研发中间,但规划部门视之建设豪华楼堂馆所,一向不予通过审批。浙江某房地产公司收购一旧厂房开办酒店管理公司,国土部门也以不能变更地皮使用性子为由未予审批。 三是融通银资民资难。首先是间接融资控制过严,银行贷款渠道不畅。目前各股份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重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国有商业银行各下层分支行的贷款审批权则因大幅上收受到限定,而浙江省55%的民营企业分布于县乡,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其次是社会融资控制过严,民资投向缺乏指导。浙江省民间资金丰厚,投资保值增值意向强烈,没有指导民间资金转为生产性资本的有用办法,私营企业融资和民间资金投资渠道都不宽。 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局局长张志益说,不可否认,浙江省民营经济的政策停滞越来越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同时因为一些历史的和实际的缘故原由,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既有当局层面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题目。浙江民营经济要融入全球化竞争中实现进一步飞跃,人才、地皮、金融三大"瓶颈"必须设法突破 信息来源: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