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台州破解资源短缺之困
台州经贸委主任张锐敏说,曩昔几年,台州本地资本每年以200亿的速度外流。其直接缘故原由是人才、地皮、交通、能源等要素资源的刚性束缚。而在台州市委书记蔡奇看来,最紧张的照旧人 的因素,台州人力资源的提拔和自立创新能力的进步成为最迫切的难题。 在台州有一句打趣话:在台州,要上一条整车生产线,只要带支票来就可以了。由于有关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和生产设备都可以敏捷找到。2006年8月17日,台州被国家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授为国家首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到2005年底,台州汽摩及配件实现工业总产值425亿元,其中5家整车生产企业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 但打趣的背后,隐忧逐步展现:台州拥有3240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由谁来研发和生产? 2005年底,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台州,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区>指出,“台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每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在浙江全省最低,文盲率最高。台州人力资源密度也比较低。” “这份报告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不敢信赖。”台州市发改委果一位官员对记者透露表现。 根据台州市“十一五”规划,在将来五年内,台州将打造长三角先辈制造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占悉数工业增长值的比重超过65%,技术提高对制造业增加的贡献率要超过50%。 按照浙江省的要求,到2010年全省的人力资源密度要达到10%。以台州的近况,届时台州人力资源缺口将达到28.5万人。假如考虑到人口增加的因素,缺口将超过30万,而且人才分布也不合理。报告还称,台州至今没有大型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国家一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也无一家落户台州。 “台州民营企业主应该实现两个变化,即从小老板到企业家的变化,从企业家到当代企业家的变化。”课题组提出建议。 县域经济发达,是浙江经济版图的特色。台州也面对市本级财政弱,下辖县区财政实力丰富的局面。“我们专门出台政策文件,企业研发事先列支可以抵扣,鼓励自立创新和引进人才。”蔡奇告诉记者,三年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新产品贩卖率、企业研发战略这三个指标我们已是浙江第二。” 指标排名攀升的背后,是台州对自立创新路径的选择:引进大专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研发中间数、企业品牌数、企业研发资金、高新技术产业比例、新产品贩卖率。 这七个指标都可以量化,“如许财政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蔡奇说,比如吉利汽车研究院,在300多人的队伍中,吉利培养的技术人员占1/4;在生产第一线,60%的技术工人是吉利黉舍的卒业生。“我们从基础设施配套、贷款贴息、研发费用上给吉利专项基金。”蔡奇说,“关键靠企业,当局就是牵线,提供服务,创造环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