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冶炼技术有庞大突破--中孚实现铝电解系列一直电停开槽
一列正常行驶的火车,其中心一节车厢出了状态,势必整列火车停下来,假如一直车就放下该节车厢,这好像没有可能;类似的情况在电解铝生产中也存在,即:大型铝电解系列中的一台电解槽必要检修时,必须全系列停电才能完成。 然而,在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项困扰电解铝生产,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被攻克——《国家庞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计划“大型铝电解系列一直电(全电流)技术开发及成套装配研制”11月22日通过鉴定。 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评价说,该成果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电解铝生产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带电焊接,这是该领域中庞大的技术突破,也是有色行业的紧张科研成果,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查了鉴定资料并进行了工业现场应用考察,认为该项目是自立创新的先辈技术,重要创新点为:创造性地应用电流转移和能量转移方法,开发成功了300kA级电解铝系列全电流条件下停、开槽技术;自立研制成功了分置式多点分流、同步运行开关组装配(赛尔开关)和可变电阻分流装配(赛尔分流器);开发了300kA级电解槽强磁场环境下的电流平衡调整技术,大大减弱铝电解槽焊接部位的磁场强度,首次实现了铝电解系列全电流焊接。该项目节能结果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这项庞大技术成果的两个关键人物值得一提,一位是课题总负责人,中孚实业总工程师梁学民,他在这个项目上倾注近十年的心血,他率先提出,潜心钻研,多方咨询求证,今天他成为铝冶炼界一颗刺眼的明星;另一位就是中孚实业的董事长张洪恩,虽然自称铝冶炼新兵,却积极倡导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他的创新成果就是引进了曾为我国设计出第一台320kA电解槽的专家梁学民,使这个因为种种缘故原由未组织实施的项目得以成果,他是助推明星的“伯乐”。他知人善用,于2004年成立了研发中间,借助这个平台,中孚实业立足于自立创新,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十五”期间,中孚实业借助科技创新,使电解铝产能由2000年的3.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8.5万吨,贩卖收入由2000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4.24亿元,纳税由2000年的383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82亿元。 早在1995年12月,我国280kA大型铝电解试验槽开动并首次进行短路试验时,没有停电操作造成的短路口“放炮”,给在场的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铝电解系列生产规模的赓续扩大,一个生产系列通常由200至300台电解槽组成,系列电流达到300kA以上。因而,延续、平稳运行成为电解铝生产实现高效、节能的紧张前提,电解铝的系列产能赓续扩大,而传统的操作体例仍在维持,停电进行电解槽的停、开操作真是无法改变吗?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郑州中实赛尔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担了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的国家庞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300kA级大型铝电解槽综合节能技术开发”课题,经过两年零五个月的攻关,通过数十次的实验室测试和十余次现场试验,在中孚实业320kA铝电解槽大修中首次采用全电流一直电技术获得成功。 11月22日,这项研究成果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河南发改委共同主持召开的专家鉴定。(记者朱红 通信员刘玉蛟)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