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应对外汇贮备激增 长短策略须齐下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中短期可采取扩大进口、调整FDI优惠政策及“走出去”战略

      我国外汇贮备正朝着万亿美元大关一步步逼近。截至7月尾,外汇贮备已达9545亿美元,7月当月新增了134亿美元。



      资料图片

      近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贮备,已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其迅猛增加的势头还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赓续加大、汇率风险难以控制等题目。尽快化解外汇贮备快速增加带来的风险正成为调控的着力点。

      对此,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日前在《关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讲话中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外汇贮备的进一步大量增长,同时,要合理扩大外汇贮备运营,包括增长紧张战略资源进口贮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增强外汇管理,扩大藏汇于民。

        外储敏捷高增加风险大

      短短十年间,我国外汇贮备规模经历了由量到质的转变。1996年,我国外汇贮备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这在当时外汇仍还短缺的情况下是个大书特书的事情。然而,十年之后,在我国外汇贮备超过日本、即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之际,各方却忧心不已。

      这是由于,近几年外汇贮备的迅猛增加,导致货币供给的调控压力骤增。外汇贮备增长过快,占用基础货币增多,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004年和2005年,我国新增外汇贮备都超过2000亿美元,而今年截至到7月尾新增外储已高达1356亿美元,年内突破2000亿美元几成定局。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武断措施应对外汇贮备资产增加,按照目前海外资金对于我国市场的热衷程度以及贸易顺差涓滴没有减缓的态势而言,到2010年,外汇贮备在2006年1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再翻一倍,达到2万亿美元,恐怕不是什么难事。

      对此,专家认为将带来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后果:

      首先就是央行进行对冲的央行票据规模会大幅上升,而央票的大量发行又会带动市场利率上升,加大对冲成本;其次,会导致将来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生十分明显的转变,其总资产会敏捷上升,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年末,货币政府的资产中超过80%为外币情势的外汇贮备,而负债将悉数为央票表现的本币负债,这会导致货币政府货币错配的征象更为紧张;第三,会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商业银行在央行赓续对冲的格局下不得不大量持有央行票据,并将会承受更高的预备金率和不同情势的信贷控制。

      面对一幅如许的景象,尽快削减外汇贮备的高增加成为当务之急。

      不过,对目前的外汇贮备规模,有不少专家认为不算太多。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称,保持充足规模的外汇贮备对我国如许一个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是需要的,这有利于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并支撑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

      但是,凡事皆有度,若按照最近两年的增加速度迅猛增长,恐怕外汇贮备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峻远宏大于其服从。

      双管齐下化解外储风险

      控制外汇贮备的进一步大量增长,当然需从源头动手。

      外汇贮备的形成源于大量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净流入,因此归根结底是要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变化过于依靠外需的增加体例,扩大国内需求。然而,这是个长期策略。从中短期看,可以采取扩大进口、调整FDI优惠政策尽快实施“两税合一”政策、以及“走出去”战略等来缓和。

      另一方面,可以适度通过贮备资产多元化的途径来化解存量外汇贮备的风险,如增长紧张战略资源如石油的进口贮备,加快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等。目前,我国外汇贮备构成中大量是美元资产,而要应对美元贬值的风险,就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过,应该看到,在将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仍会把美元当做重要的贮备资产。这是由于,即使想买其他货币资产如日元、欧元,但相对于我国重大的外汇贮备量来说,这些资产的流动性照旧有题目。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活着界货币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摇动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就是“囚徒困境”,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高贮备国家面临的境地:假如大家都不把美元调整为非美元,那么贮备资产就不会缩水,假如都要动的话,那卖出去不肯定有好价格只有缩水,所以,谁也不敢动。

      为此,一位权威人士透露表现,贮备资产多元化肯定要做,但不会频繁调整,由于外汇贮备的经营管理原则是看长期而不是短期;另外,这么大的规模调整也很有难度。因此,要尽量争夺在贮备增长之前来运用外汇,并按市场化原则,谁要用外汇,谁掏钱;谁投资,谁负责,责任自担。(记者 郭凤琳)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