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照旧毁灭 ——铜加工企业面临严厉挑衅
今年2月初,随着国内铜价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高价位,铜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变的更加严厉。2004年11月份,当铜价近年来首次突破30000元/吨的时候,市场曾经认为铜加工企业已经到了最伤害的时候,但如今看来,30000元/吨只不过是铜价上涨的刚刚开始 近期,虽然国际、国内铜价睁开了一轮振荡下跌的走势,但按照铜价长期运行的趋势分析,铜价的上涨还不会就此结束,回调很有可能只是铜价上涨中的一段插曲,将来铜价上涨至60000元/吨的价位并非不可能出现,分外是在LME期铜63个月的合约价格也就是5年后合约的价格已经超过3000美元的情况之下。 对于铜加工企业来说,假如铜价在目前的位置稳中有降当然是最为理想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的情况下,铜价大幅波动甚至继承大幅上涨的可能性特别很是大,铜加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仍然特别很是严厉。 生存照旧毁灭 高铜价给铜加工企业所带来的严厉挑衅重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严重。在企业产销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铜价从25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就意味着铜加工企业必要增长一倍的流动资金,假如从2003年的14000元/吨算起,当前企业的流动资金必要增长300%,流动资金的压力使得企业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伟大风险。 二、生产成本渐渐上涨。铜价上涨绝非是一支独秀,而是全球范围内包括基础原材料在内的资源性商品周全上涨的一部分,对于铜加工企业来说,不仅企业生产所必要的水、电、油、汽价格周全上涨,而且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质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进步也在推动企业生产成本渐渐上涨。 三、铜加工材加工费急剧降落。因为铜价的上涨速度和上涨幅度远宏大于铜加工材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铜价的上涨不能够通行的向下流转移,致使铜加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铜加工材加工费水平急剧降落。以空调管为例,内螺纹空调管加工费从2001年的12000—15000元/吨降落到了2005年的7000—8000元/吨,降幅超过40%;而光面铜管的加工费则由最高时的7000/吨元降落到了当前的3000—4000元/吨,降幅接近60%。 四、质料市场风险赓续加大。铜加工材产品的计价是由质料费和加工费构成,随着质料费的上涨和加工费的降落,质料在铜加工材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也越来越紧张。2002年铜价全年的波动幅度不过2000元/吨,而今年年初以来,铜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涨幅度就达到了10000元/吨,伟大的市场风险给铜加工企业的生存带来极为紧张的影响,一笔合同操作不慎,甚至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2005年12月份,一家铜线缆企业获得了一项供货合同,为期半年,每月向用户交付300吨产品,其中铜质料费价格为39000元/吨。当时上海期货交易所0601—0606期铜合约的价格均低于39000元/吨的水平,企业原本应该按照生产进度和质料采购进度进行响应的套期保值。但因为受到“国储铜”事件的影响,这家企业认为铜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今年铜价将会大幅下跌,因此摒弃了保值操作。到了今年2月初,铜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10000元/吨,企业假如继承按照合同供货将会造成紧张亏损,而假如违约的话,不仅将会面临违约金的处罚,而且还会丧失来之不易所取得的市场份额,在延续亏损生产了两个月后,企业不得不渐渐停产,苦苦等待铜价的下跌。现实上,除了这家企业以外,在铜价从40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过程当中,还有大量的铜加工企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企业的经营风险日渐加大。 从目前情况分析,铜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加工费收入的降落、铜价的高位运行都将长期存在,假如没有形成充足的风险意识、缺乏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铜加工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厉的市场挑衅。 “清库”难见成效 在铜价的上涨过程中,铜加工企业和下流终端用户也采取了响应的应对策略,那就是“清库”,但这种被动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危急。因为大部分终端用户对行情的上涨预料不足,分外是在铜价上涨到30000元/吨之后,消耗企业纷纷抵制高价,不愿买入,绝大多数的用户坚持随用随买的采购策略,采用降低采购数量、增长采购批次的采购体例,同时对自身的质料库存、半制品库存以及制制品库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库”。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普遍存在。 随着铜价的赓续上涨,企业“清库”的举动也渐渐接近尾声,厥后果也渐渐展现。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时间之后,铜加工企业库存几乎降到了极限,可以说已经无库可清。在“清库”的同时,不仅绝大多数铜消耗领域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制品率并没有得到显明的进步,而且无论是铜加工材产量照旧终端产品的产量还在继承增加,企业的周转库存水平并不具备大幅降落的条件。过早的“清库”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题目,反而使企业丧失了在铜价上涨过程中取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尤为紧张的是,因为企业缺乏充足的质料调节能力,只要生产必要,无论铜价是在什么位置,都必须立即购买,“清库”最彻底者每每就是铜价最高的购买者。由此可见,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铜加工企业始终扮演着现货空头的角色。在铜价从25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情况下,企业假如要维持同样数量的金属占用资金,就必要“清库”50%以上。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达到了466.80万吨,增幅超过10%。假如按照铜材产量10%作为企业周转库存的话,466.80万吨的铜加工材产量就必要46万吨左右的周转金属,也就是说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包括铜加工企业在内的消耗企业的周转金属至少“清”掉了46万吨。 根据国际铜业小组宣布的全球金属平衡的统计数据,2005年铜市场供需缺口远远小于2004年的水平,还不能够圆满的诠释出铜价2005年以来为何有如此迅猛的涨势,那么其中最重要的缘故原由就是铜消耗企业大规模的“清库”举动。在铜消耗领域需求继承保持增加,消耗企业周转库存仍处于及低水平的情况下,铜价的调整幅度不会很深。 回调是上涨中的插曲 即使是最坚定的看涨者恐怕也没有展望到铜价的上涨是如此之高,如此之快,今年年初,巴克莱资本在短时间内几次上调今年铜价的预期,而麦戈理银行也在2月初又一次调高了铜价的展望。 笔者认为,铜价的上涨离不开基金的买入,分外是传统基金以外的宏观基金和养老基金的介入,但商品价格最终照旧由其自身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曩昔,正如罗杰斯所言,跳水不过是数年牛市小插曲。在近期的回调当中,铜价相对于铝价走势的妥当就足以说明短缺型的上涨和成本推动型上涨之间的不同。 在谈到铜的金融属性的题目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是大宗有色商品的氧化铝价格从150美元/吨上涨到了610美元/吨,涨幅超过了400%,但氧化铝照旧氧化铝,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金融属性。那么铜价假如从1500美元/吨上涨400%达到6000美元/吨的话,从理论上来讲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也并不必要什么更为特别的金融属性来支持。 在全球铜市场供给方面,虽然铜价高启,但近年来并没有大型的铜矿被发现。例如:像Escondida、Grasberg如许的巨型铜矿。预计到2008年曩昔,全球矿产铜的增加幅度不会超过2%。而在消耗方面,全球经济稳步增加给铜市场消耗提供了持续的动力,除了传统的工业发达国家以外,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铜消耗增加尤为凸起。今年,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电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进一步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消耗升级所带来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消耗需求的增长,我国铜消耗需求强劲增加的势头还会继承。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570.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加了12.55%和13.54%,假如再加上16万辆进口车的贩卖数量,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本土,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伟大的市场消耗潜力由此可见一斑,铜价高启所产生的替换的压力不会对经济增加所带来的消耗增加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生存必须买入 虽然铜价的涨幅是如此的“出乎料想”,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作为铜加工企业来说,并不能像期货投资者那样可以选择交易品种,无论铜价是涨照旧跌,为了生存都必须买入。一、铜加工材市场的竞争正演变成质料的竞争。随着质料价格在铜加工材价格中的比例赓续加大,铜加工材市场的竞争已经渐渐演变为质料价格的竞争。铜价的大幅上涨已经使得铜材终端用户对铜加工企业在加工费上每吨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折让失去了爱好,纷纷要求企业在质料的作价体例上进行调整,以获取低于市场价格的质料价格,这就迫使铜加工企业必须能够获得稳定的、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质料供给渠道。这在铜材招投标的市场中体现的尤为凸起,在铜材招投标市场中,企业假如按照招标当日的市场质料价格进行投标而不进行质料价格折让的话,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了中标的机会。 目前,我国70%以上铜资源必要进口,铜资源严重的形势在长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随着江铜集团、铜陵有色、大冶有色等电铜生产企业赓续向下流铜加工材领域进军,铜加工企业之间铜资源的争取战将会愈演愈烈。假如铜加工企业没有稳固的质料供给渠道,照旧仅仅寄托现货市场进行质料采购的话,企业的质料严重的生存危急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铜价风险的题目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的题目。铜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体例,一样平常采用“质料价格+加工费”的计价模式进行产品贩卖,按照这种经营体例,质料价格完全是由下流用户承担,在理论上铜加工企业并不会受到铜价波动的影响,也不会承担因为铜价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假如铜加工企业因为生产组织节奏以及贩卖、采购衔接等缘故原由不能够作到质料购销之间完全平衡的话,那么企业就会面临铜价波动的伟大风险。 在铜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假如没有充足的风险提防意识和健全的风险提防措施,铜价波动的风险可能还不太显明。而当铜价渐渐上涨而且波动程度日益加大的时候,铜价波动的风险就开始渐渐展现。当铜价在20000元/吨的时候,铜价波动10%不过2000元/吨,对于大部分铜加工企业来说还能够接受;而当铜价在50000元/吨以上的时候,铜价10%的波动就意味着5000元/吨以上的市场风险,这基本上就吞噬了企业悉数的加工费收入。在高铜价状态下,下流用户长期订单开始削减,质料供给又日趋严重,加上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的影响,企业生产组织难度渐渐加大的因素的作用,因为质料价格波动给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就会日益加剧。 在今年1月4日至2月6日这19个交易日里,铜价从44000元/吨上涨到了50000元/吨以上,平均天天的涨幅达到了315元/吨,假如企业没有严酷按照产品贩卖进度来安排质料采购进度的话,那么质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也就是说,企业真正的经营风险也并非来自于质料市场,更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风险提防意识,铜价波动风险的题目归根到底照旧企业管理的题目。解决质料价格波动风险题目的根本出路是要理顺企业的购销环节,将质料采购和产品贩卖的计价周期做到有用衔接。 目前,我国铜加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0余家,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高铜价在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严厉挑衅的同时,也给那些风险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铜加工企业提供了资产重组、兼并扩大的优秀机遇。铜加工企业只有充分意识到企业生存的危急,才能捉住发展强大的历史机遇,真正做大做强我国的铜加工工业。 ( 张雪峰)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