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没有世界名牌 不能知足为外国品牌打工
昨天全省品牌建设工作交流会上,记者获悉,虽然我省目前已拥有“中国名牌”139个,排名全国第二。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只有2成企业有本身的品牌。我省的“重量级名牌”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统一根拉链价格竟差百倍 对此,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深有感慨:“尽管近年来我省企业创中国名牌拥有了优秀的环境,渐渐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拥有国际着名品牌方面仍显明处于劣势,经济结构徜徉在价值链的低端,因为缺乏品牌着名度,我省产品贩卖价格与国际名牌差距显明,基本上属于给外国品牌‘打工’的难堪局面。”一个典型的例子,义乌生产的拉链一米只能卖7角钱,而差不多质地的日本拉链却能卖到15美金,相差100多倍。 瞿素芬告诉记者,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拥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牌更是寥寥无几。分外是对于名牌企业大省的浙江来说,至今没有一个“世界品牌”,实在是有点说不曩昔。 打名牌不能“孤军奋战” 记者了解到,我省的很多良好企业在国内属于大企业,拥有大品牌,但放到国际市场上一比,却成了“二流角色”,与国际着名品牌不在一个较量级上。因此根据目前的形势,光靠一家企业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已不可能打造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要以产业链为基础,整合资源上风,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 充分依托长三角丰富精良的产业链资源,合作共创目前被认为是一条优秀途径。业内人士认为,执行“走出去”战略,形成产业链和资本结构上的“多国部队”,走出产业的小圈子,才能融入世界。 要增强遵守国际规则意识 要取得国际社会的信赖,首先得要产品质量过硬。瞿素芬认为,要让本身的品牌在国际上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分外是技术标准上达到国际先辈水平。 近年来,国际上新的标准层出不穷,仅活着贸组织就有近万种技术标准,虽然有少部分存在歧视性,但绝大多数是合理的技术要求,因此,我省企业只有尽快让本身的产品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才能占有有利地位。另外,我省企业还要积极学习和采用国际先辈的品牌管理经验,提拔发展水平。 目前,我省的289家中国名牌企业已共同发出了“争创世界名牌”宣言,要努力进步自身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全省“世界品牌”产品达到2到3个,“中国品牌”突破200个。(作者:肖扬、王珍、金振东)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