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浙江模式”向自立知识产权模式靠拢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备受能源、地皮、水等供应瓶颈制约的浙江经济,有望通过品牌塑造途径得到改变。昨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透露表现,在将来的几年内,浙江将通过强势品牌的塑造,指导“浙江模式”的转型----将浙江的低成本扩张型经济模式,变化成拥有自立知识产权附加型经济模式,并实现浙商在国内的“先发上风”向“品牌上风”的跨越。

        郑宇民是在昨日于杭州举行的“首届闻名商标企业大会”上作上述表态的。郑宇民说,在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贴牌制造、来料加工的确为不少民营企业赢得了市场,积累了原始资本,但目前,这种利润低、附加值低、效益低的模式已出现弊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重要指标增幅也呈现回落态势。

        “假如大多数企业制止在贴牌阶段,不进行商标的开发和无形资产的维护,浙江制造只能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浙江企业也只能沦落为‘国际民工’,利润率会赓续降低。”郑宇民说。

        浙江大部分企业的确处在如许的状况。以驰名世界的温州打火机为例,它们卖到欧洲只要2欧元1只,利润只有人民币几毛钱,但同样的打火机,外国人买回去贴上牌子再拿到欧洲去卖,价格就在20欧元以上,利润率超过100%。

        郑宇民认为,浙江经济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品牌经济的阶段。由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表现,2004年,浙江全省企业商标注册新申请数为7.4万件,核准注册商标3.1万件,分别比上年增加31%和22%。截止到目前,全省企业累计拥有注册商标近18万件。“这些商标中,中国闻名商标已经达到58件,在全国同类省市中位居第一,因此,浙江有需要进行国际闻名品牌的开拓,也有能力进行国际闻名品牌的开拓。”郑宇民指出。

        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也认为,品牌化生存是全球化留给浙江企业乃至中国企业的最后机会,浙江的企业应该捉住这个机会。

        郑宇民同时指出了浙江品牌建设中的不足。他认为,浙江的品牌虽然量多但个头偏小,浙江产品大多定位在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分外是浙江的品牌企业与国际跨国大品牌公司在品牌应用、品牌经营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对“品牌”内涵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因此,浙江省品牌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