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中国活着界经济增加中的作用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稳固、持续、快速增加的优秀势头,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被视为世界经济增加的引擎之一,但同时也引起了“中国经济威胁论”的说法。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互利共赢的特点,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从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入手,探究中国经济对世界
      经济增加的途径,表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利共赢的关系,总结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增加体例的变化与趋向。
        中国为世界创造了机遇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加的促进,重要是通过对世界贸易、投资和价格三方面途径发挥作用的。
        中国对世界贸易增加的促进
        作为对外贸易主角的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居世界前列。199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606.3亿美元,2000年为4742.9亿美元,2001年为5096亿美元,2002年增长到6207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11547.4亿美元。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增加152%。25年来,中国商品进口的增加速度达到15%,高出世界货物平均进口增速10个百分点。在贸易额上中国已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
        1、中国对东亚南亚贸易的作用
        中国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角,通过大量进口首先刺激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加。亚洲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对这一地区的进口达到了8%。2003年中国进口增加40%,重要来自亚洲重要贸易伙伴尤其是日本和韩国。2004年,中国进口增加速度超过出口,进口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亚洲国家。亚洲各国对中国的出口1990年不到它们出口总额的7%,到2003年已超50%。其中,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澳洲去年的出口增加几乎悉数来自对中国的贸易,韩国去年对华贸易首次超过对美贸易,成为东亚的划时代事件。
        2、中国对亚洲以外国家贸易增加的作用
        中国对亚洲以外国家贸易增加也有着肯定的联系。拉美地区国家出口中初级产品供给的增长,恰好赶上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需求。中国是南美特别很是紧张的市场,巴西出口的6%是输向中国的,阿根廷、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秘鲁出口中国的约9%。即便是有些国家的产品不直接输入中国,也因为中国茂盛的需求刺激了产品价格,使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出口收入仍得益于中国的间接作用。
        中国通过进出口贸易的途径对世界很多国家分外是亚洲国家经济增加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200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8509.9亿美元,其中与日本、美国、欧盟三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对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出口额增加率都超过了30%。而且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进口多,出口少,存在着伟大的贸易逆差。2003年,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是147.25亿美元,同东盟的逆差是164亿美元,同韩国有230亿美元的逆差,中国进口大于出口至少在100亿美元,而且增加率都在30%以上。
        中国为世界投资创造了机遇
        在中国投资潮的带动下,国际投资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近9.3%的速度增加,近10年平均以8%的速度增加。活着界经济增加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投资创造了难得的机遇,2003年,中国对世界投资的贡献占到60%。
        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190个,全球最大的500强跨国企业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世界IT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截至2004年7月尾,外商在华投资的企业累计49万家,现实投入的金额近5400亿美元。外商投资已遍及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因此,中国每年现实行使的外资赓续上升,2001年为496.72亿美元,2002年为550.11亿美元,2003年是561.40亿美元,全球是6000多亿美元。2004年,中国现实行使外资为606亿美元,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固定资产余额”推算,至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
        中国在吸取大量外来投资的同时,也积极地到国外去投资。中国对外投资2003年累计达到330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中国企业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470家企业,中方直接投资金额已超过332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这不仅为中国的自身发展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用地增长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
        中国市场对国际产品价格的影响
        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降落,至2002年开始回升,有几类商品的价格甚至达到了1996-1997年的岑岭水平。2003年几乎所有商品价格都不同程度地上涨,幅度最高的是石油、初级农产品和矿产品。由于中国是其中一些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重要进口国,对国际价格水平的影响特别很是大,尤其是对农业初级产品、金属和矿产品。可以说,中国经济快速增加引发的茂盛需求促使国际市场价格上升,各国通过中国的大量进口获取巨额利润,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因为国际上商品价格的恢复和上升,加上中国市场需求的茂盛,使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获取了重利,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加,这也是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加的一个紧张方面。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加,虽然离不开各国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但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在国际上达成了共识。
        目前,世界经济的增加趋势从团体来看已走出低谷开始复苏,2003年全球GDP增加2.6%,2004年达到5%,2004年比2001年猛增了3.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地区2004年比2001年增长了2.2个百分点,分外是美国比2001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日本比2001年增长了3.9个百分点。经济体转型国家增加的速度更快,比1999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加也是特别很是明显的,2004年达到了5.8%,比1999年和2001年分别增长了2.2和3.7个百分点。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增加基本上是由内需拉动的,重要来自于家庭消耗的恢复和公司红利水平进步后刺激的投资。日本经济经过十来年的障碍后也渐渐出现好转的势头,这重要是出口带动的,2003年出口增加了40%。
        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和南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并不完全依靠发达国家,即使在一些地区出现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困难时仍能寄托自身的活力成长。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经济的复苏紧张缘故原由之一是借助于中国茂盛的市场需求。日本《读卖消息》和《朝日消息》同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别需求”和美国经济一道,支持着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经济复苏,往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向将成为日本经济能否朝着周全复苏方向发展的关键。中国经济的茂盛需求,还给日本的“斜阳产业”即钢铁产业带来福音。中国经济快速增加促进日本经济复苏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企业对中国的出口赓续增长,净出口是日本2003年GDP增加中的最重要部分;二是日本在华企业获得了丰厚回报。
        日内瓦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宣布的《200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因为两大引擎的作用,恢复发展势头优秀。这两大引擎,一是美国经济的恢复增加,二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加。报告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贸易的发展引擎之一来阐述,认为中国经济不仅带动了本地区贸易的大幅增加和结构转变,而且也对国际经济的增加做出了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银行名誉分析家,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认为1995至2002年重要国家对世界经济增加的贡献,中国的贡献率是25%,已超过美国20%的贡献率。中国经济的敏捷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张,正在成为全球外贸扩张与经济增加的新引擎。
        2004年11月29日,在奥地利林茨市举办的世界银行论坛上,罗兰———贝格尔公司监事会主席罗兰贝格尔指出:2003年中国对世界增加做出的贡献占34%,对全球进出口增加的贡献也占34%,对投资增加的贡献占60%。中国假如继承保持这一增速,15年内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将翻一番。
      由此可知,活着界经济复苏和增加中,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了它的紧张性,已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引擎之一。

      (据《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