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熟悉浙江“走在前列”的内涵
4月27日至29日,省委召开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紧张讲话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这次会议紧紧围绕胡总书记提出的盼望浙江“努力在周全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当代化进程中继承走在前列”的要求,就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各方面工作作出了部署。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踏实实地开创浙江工作的新局面。 “走在前列”是发展的、详细的、实践的。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项长期的义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发展、“走在前列”,表现了党中间统筹当代化建设全局,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庞大战略意图。我们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悉心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正视、对浙江人民的关怀、对浙江党员干部的鞭策,深刻理解“走在前列”的要求。 发展是我们党在朝兴国的第一要务,率先发展是“走在前列”的集中表现。浙江有今天,靠的是发展;浙江要走向明天,仍要扭住发展不放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显明的发展上风,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实践经验。跨入新世纪,浙江进入加快周全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当代化的新阶段,连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势头,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熟悉到,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曩昔发展得好,不等于以后也发展得好;曩昔领先,不等于往后能够“走在前列”;某些方面“走在前列”,并不意味着所有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历史地熟悉“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赓续开拓前进,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昂首阔步,走在前列。 要“走在前列”,必须辩证地把握浙江发展的近况和趋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壁,又要看到不利的一壁。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形势有利时,要善于看到潜在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预备;形势不利时,要善于把握蕴藏中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念。近年来,我们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提高,但是也面临着“天赋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一些老题目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新题目又不同程度地比全国先期碰到。比如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人多地少、能源紧缺、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赓续加大;社会公正、社会矛盾题目、公共安全生产题目、市场经济秩序题目等期待解决。这些题目总体上是前进中的题目、发展中的题目,解决这些题目,我们既要有信念,又要有一种危急紧迫意识。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与“走在前列”还有不小的差距,要辩证地理解“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探索者直面荆棘的勇气,重视这些矛盾和题目。 “走在前列”,作为对浙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周全、体系、有机联系的团体,是历史赋予浙江人民新的使命。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周全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谐共进。要周全地把握“走在前列”的要求,必须周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周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周全增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一段时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紧张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加强“走在前列”的意识、牢记科学发展的使命、树立协调社会的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辈性教育运动,把“走在前列”贯穿于先辈性教育运动和推进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要以善作善成的韧劲,锲而不舍地抓下去,赓续抓出成效。深刻理解“走在前列”的科学内涵,目的在于进步自发性,加强责任感,赓续强化前列意识,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表现到精神状况上,贯彻到衡量标准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浙江更快更好的发展。(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