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如何走
对于许多正在快速成长并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各种措施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全球市场,进而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已成为他们努力寻求的目标。分外是2003年底和2004年底,TCL集团和联想集团更是出手不凡,分别花巨资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手机营业和美国IBM公司全球PC营业,他们开创的这种独特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新体例让国人瞩目,并进一步掀起了中国企业加速“全球规模”国际化发展的高潮。时至今日,有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题目一向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对于TCL和联想的国际并购举动,来自社会上的声音可以说是叫好赓续。那么,在那些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颇有研究的实战派专家眼中,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并评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呢?日前,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自我扩张型”发展到“全球规模”并购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近些年来实施的形态各异的国际化战略? 赵民:在TCL启动并购之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重要采取的是“自我扩张型”发展战略。重要分为6种类型:一是传统国有外贸企业的“贸易公司型”,如五矿、中粮和中化等;二是传统国有国际化运业务务企业的“国际运营型”,如中远、国航和招商局等;三是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家电企业的“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型”,其中也包括2003年底前实施并购的TCL;四是以华为、复兴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的“自建贩卖网络+研发基地型”;五是以宏大空调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专业代理经销商网络型”;六是以用友为代表的“研发基地型”,其中也包括像中联重科如许的企业,他们通过在国外购买技术含量高的小公司来走国际化之路。 记者:“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有什么特点呢? 赵民:“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是一种“乌龟渐进式战略”。其好处是可以积累经验,瑕玷是速度太慢。从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及经验来看,“自我扩张型”国际化战略吻合中国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企业打的是一场有预备之战。 记者:TCL和联想于2003年底和2004年底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没有被囊括到上述中国企业的6种“自我发展型”国际化战略中。那么,您又如何评价他们的这种战略体例? 赵民:应该说,TCL和联想采取的是一种“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发展体例,这是一种快捷、跳跃式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可以称之为“飞鸟凌云式战略”,近两三年来开始被中国企业认识并加以运用。 从TCL到联想:仓促的“全球规模”并购 记者:TCL和联想的“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一向被社会看好,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加速冲刺国际市场的典型。您是否也如许认为? 赵民:我认为TCL和联想的“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都有些仓促,并将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记者:如许说的缘故原由是什么? 赵民:由于“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与“自我扩张型”国际化相比,是一种难度系数很大的国际化体例。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首先,实施并购的企业要“先有计划,再抓机会”。也就是说,要在公司团体发展战略引导下,从“计划下的机会”开始,到战略实行中的“机会前的计划”。其中,“计划下的机会”是自动的战略,“机会前的计划”则是被动的战略。这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收购对象是谁和收购后的整合方案上;其次,“全球规模”国际化并购,不管成功与否,一样平常的基本规律是,由并购一方公司出任掌握现实运营管理的一把手,通常是CEO。HP并购康柏如此,毕博并购安达信也如此,正在并购的Oracle吃Peoplesoft(仁科)也是如许。 然而,反观TCL和联想的并购,却并不是如许。其一,从两家实施了“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企业传递的各种信息来看,不管是李东生所讲的诸如“机会来了不捉住,以后连机会都没有”之类的话,照旧柳传志所吐露的“一年多曩昔IBM就来谈过,我们当时回绝了”一类的信息,可以得出一个基本上不会错的结论是:TCL和联想这两次“全球规模”并购,都是一种“机会前的计划”,即凭借出色的嗅觉,灵敏的反应,捉住机会而敏捷发展强大;其次,这两家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虽然都由中方担任董事长,但现实上这个董事长重要照旧管中国营业,全球营业这一块依然由被并购的外方来执掌。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上一再发生的“全球规模”并购案中都是少见的,并将因此增长成功的难度,降低成功的概率。 现实上,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营业后,双方在国内市场的整合就充满了艰辛。大的不说,到“五一”长假手机贩卖黄金季节,TCL的员工忙死,阿尔卡特的员工长假照休,甚至关了手机。总之,TCL手机2004年在全行业中下幅较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记者:那么,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分外是“全球规模”并购国际化战略时,最应该细致什么? 赵民:改变不善于和不风俗抓“计划下的机会”,故意或偶然地喜好抓“机会前的计划”这种观念,并制订合理的公司战略,即:市场经济,计划管理。必要企业分外细致的是,这两句话中前一句话是战略的外因,后一句话是战略的内因;前一句话是制订战略的根本目的,后一句话是实现战略的基本手段。 来源:中国质量消息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