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模式直面“成长烦恼”
在浙江模式风靡全国的时候,我省的工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却面临危急。 记者昨天从省统计局获悉,刚刚发布的《2004年浙江工业综合经济效益从领先变化为落后》报告,对我省工业经济效益作出分析: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已增长到3.2万家,居全国首位;但综合效益指数则为155.9,比全国低8.4点,在各省、市、区中,从2003年第5位退至2004年第16位,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产品产销率等紧张指标均落后于全国。 成本费用利润率落后 据统计,2004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0%,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副处长郎初华认为,因为我省经常性的拉闸限电,造成次废品增长、综合能耗和材料消费上升;另外,电价上涨和大规模的自备发电等引发的成本上升幅度显明超过其他地区。 同时“高进低出”的价格变动差距显明大于全国。2004年浙江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4%,比全国的11.4%高2.0个百分点,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0%,比全国的6.1%低1.1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差为8.4个百分点,比全国大3.1个百分点,使以加工制造为主的我省工业企业难以消化,成本上升。 随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赓续上涨,加工制造业利润日益向上游转移。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高达31.6%,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4%。因为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小省,加工制造业利润受到显明挤压,利润向上游产品生产比重较大的外省市转移。 全员劳动生产率落后 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0592元/人,浙江为74129元/人;比全国低16463元/人。 郎初华认为,我省的技术提高和创新落后于经济总量扩张,劳动生产率进步受到制约。据统计,2003年我省工业产品贩卖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9.1%,而研究与试验经费付出只占全国的5.1%。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看,我省大中型企业科技运动经费付出占产品贩卖收入比重为1.2%,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22位。 2004年我省贩卖额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这3个行业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3万元/人;全国贩卖额居前3位的行业则为电子、黑色金属冶炼、电力生产和供给业,3个行业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16.4万元/人,我省支柱产业的条理与全国相比差距显明,生产服从差距悬殊。 工业产品产销率低 多年来,浙江产销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7%,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列全国第21位。 根据对2004年全省118种重要工业品贩卖情况统计,我省超过全国平均产销率98%的产品只有55种,占46.6%,大多为电子、化学质料、冶金及家用电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产销率较低的重要是纺织丝绸、皮革、塑料、化纤、纸成品等全省份额较大且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200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产制品存货增加30.7%,而全国的产制品存货增加24.7%,浙江产制品存货占贩卖收入的比重为6.0%,全国为5.5%,注解浙江产品的市场适销情况不如全国。 从产品贩卖的结算方面看,因为我省专业市场发达,现金交易还比较普遍,赊账、欠款举动多,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净额高达2159.9亿元,比上年增加21.8%,增速比全国高6.2个百分点,这对资金本来就严重的浙江工业经济来说,不仅会影响生产,对产品贩卖影响更大。( 来源:每日商报 记者梁世燕)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