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难言之痛 当局及企业需联手反推销
今年,国外针对我国反推销案件的新闻仍接连赓续。 3月18日,欧盟对我国涤纶短纤反推销案做出终裁,认为中国涤纶短纤行业对欧盟存在推销。据此,中国企业将被课以4.9%至49.7%不等的反推销税。 土耳其近日对我国轮胎做出反推销初裁,决定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一时反推销税,税率为33%,目前已有三家中国企业应诉。 而美国商务部最近宣布了对华棉纸成品反推销案的终裁效果,认定中国棉纸成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在美国进行低于公平价值的贩卖,涉案企业的税率均为112.64%。 现在,反推销已成为中国出口企业难以言状之痛。 中国成为全球反推销的“重灾区”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反推销的“重灾区”。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至2003年,世贸组织成员方共提议2416起反推销立案调查,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就有356起,中国已延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推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产品缘何频遭反推销 为何中国延续9年成为全球反推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有专家分析称,造成的缘故原由有四: 一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今天,中国产品出口的持续增加,引发了国际市场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进而对其他国家相干产业造成较大竞争压力,导致对中国的反推销、反补贴等贸易磨擦赓续增长。 二是中国产品出口结构失衡和低价竞争给进口国造成推销印象。 三是以欧美为主的部分国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题目上存在歧视,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反推销过程中对中国产品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进行调查,造成推销判定容易成立。 四是中国企业对反推销应诉不力助长了国外对中国反推销的气焰。 当局和企业联手应对反推销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冲出反推销重围?当局在其中应起怎样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题目。 有关专家建言,当局应增强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从制度上保障整个市场的规范性,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遵循优越劣汰的市场规律,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企业变化营销观念,改变企业低价竞销策略,创品牌、提质量,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为了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出口企业也要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用先辈的国际化模式管理企业,进步企业的实力,同时避免反推销调查中因为缺乏有关的企业管理资料、不吻合国际生产管理标准而败诉。 为有用应对反推销,防止和削减反推销造成的损失,当局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建立出口产品的预警监测机制及反推销应对机制。另外,目前中国在反推销应诉中,大多聘请外国律师办案,不仅费用高使企业难以负担,而且在应诉和抗诉中每每无法充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迫切必要作育一支高素质的反推销应诉专家队伍。 当局要加大争夺重要贸易伙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力度。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一些当局部门及行业协会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最近,广东省外经贸厅与海关根据对该省进出口产品的数据分析,联合发布了“2005年第1号进出口商品预警信息”,提示各有关部门和DVD机、家用空调、彩电、计算机类产品、通讯设备、电子游戏机、轻纺类产品、电风扇的生产出口企业,在今年内密切细致国外可能采取的反推销、反补贴及其它各种贸易壁垒措施,控制好出口风险。日前,广东鞋业厂商会就“欧盟制鞋业酝酿向中国鞋发难”一事转达所有会员,盼望中国鞋业尽早作好预备。(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