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成为中小企业强国
中小企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加的生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十分显明。政协委员马培华认为。 如何促进国内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如何构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如何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体例?如何强化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刚刚终结的全国两会上,国内中小企业的近况与将来发展成为浩繁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民建中间副主席马培华委员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为此还作了名为《从战略高度熟悉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题谈话,引起委员们的广泛共鸣。 马培华委员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既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大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同样也取决于其中小企业的厚实和优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打造大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划一紧张,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我国是中小企业的大国,但不是强国,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熟悉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报告中表现的大量真知灼见,发人深省。 是中小企业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我国是中小企业的大国。马培华的报告引用现有的统计指出,我国有中小企业820余万家,可计入中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115万家,占全国登记企业总数的99.5%。2003年中小企业用不到全国工业企业规模一半的资产,实现了全国工业企业74%的贩卖收入,其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供的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对于雷同的产值,国有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是国有大企业的1.43倍。2004年上半年新增工作岗位的80%来自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熨平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系体例改革、完美市场系统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显明的作用。 报告在此强调,我国虽然已是中小企业的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中小企业的强国。与国家对大企业战略的定位和关注程度相比较,与世界先辈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是中小企业状态的差距。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团体发展不足,素质亟待提拔。人口与企业数量之比远小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平均每137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韩国平均每17人、日本平均每25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远少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城镇有近1.2亿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占城镇悉数就业人数的47%,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悉数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比重已达65%~80%。我国中小企业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0%,中部占20%多,西部不到10%。企业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粗放、专门化程度低、产业联系松散、技术设备占据少,甚至是高污染、高消费、高排放。每临宏观调控,中小企业每每容易受冲击,这固然有政策指向的外部缘故原由,也同中小企业素质密切相干。 其次是发展环境的差距。几十年来,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制度,无论管理服务、资源配置、税收分配、和谐机制等,都是围绕大企业发展、大项目建设设计制订的,中小企业始终处在管理与服务的边缘。即便先后出台过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由于没有专门的政策支撑与服务保障系统作后盾,每每在实施中被弱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获得当局服务和所处市场环境等方面,都更为艰难。 更深条理的,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地位熟悉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综合计划都继承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工业化初期高度正视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做法,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被摆在凸起位置,经济和财政政策显明向重点工程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在引导思想上体现为庞大轻小,从实现经济赶超的必要看,这个方针有阶段的合理性;从当代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看,这个方针是不可持续的。尽管“十五”计划将形成大企业集团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同时提出,注解了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正视,但在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定位上,却仍把中小企业发展放在从属地位,正是这种熟悉上的轻视,造成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仅被看作推行大企业战略的辅助,极大地制约了其团体发展。 七大措施力推中小企业发展 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此马培华在报告中强调,能否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把中小企业发展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将直接影响到将来我国中小企业团体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假如我们依然只看到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忽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团体实力和团体素质的差距,必将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报告建议: 1,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紧张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中小企业振兴计划”;在制订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找出凸起矛盾,制订响应的解决策略。 2,建立更高条理的当局机构,完美中小企业发展系统。 设立国务院直属“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局”,专项负责中小企业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规划,贯彻实施中小企业法,同一和谐城乡中小企业发展,同一制订和运用政策、资金;同时,建立包括管理服务系统、融资服务系统、担保服务系统、税收服务系统、中介服务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中小企业发展系统。 3,深化金融体系体例改革,推进和完美名誉担保系统建设,制订更加积极、务实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考虑以往政策缺陷的基础上,制订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政策;通过成立各类新型银行、天真运用金融工具、有用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吸取社会和民间资本组建投资基金等办法广开融资渠道;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执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增长自有资金、鼓励中小企业投资举动、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提高的税收优惠政策。 4,打破地区经济封锁,破除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公共资源配置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应等量齐观,遵循效益原则和市场规则,而不是保国有企业、大企业、关系企业。 5,增强中介服务、完美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当局和企业之间形成中观条理,发挥上下沟通、内外和谐、行业自律等作用。 6,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概念,完美分类与统计系统。 同一按照企业规模和组织情势划分企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的统计系统应相互呼应。 7,完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系统。 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重点在于,从国务院起,各级当局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制订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从资金支撑、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对扶持中小企业作出详细规定,并由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有用的监督和检查。 一组数字看地位 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熨平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系体例改革、完美市场系统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显明的作用。 ■我国有中小企业820余万家,可计入中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115万家,占全国登记企业总数的99.5%。 ■2003年中小企业用不到全国工业企业规模一半的资产,实现了全国工业企业74%的贩卖收入,上缴税收占46.2%。 ■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对于雷同的产值,国有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是国有大企业的1.43倍。2004年上半年新增工作岗位的80%来自中小企业。 一组数字看差距 ■企业状态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人口与企业数量之比远小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平均每137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韩国平均每17人、日本平均每25人拥有一个中小企业。 ■创造的就业岗位远少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城镇有近1.2亿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占城镇悉数就业人数的47%,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悉数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比重已达65%~80%。 ■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0%,中部占20%多,西部不到10%。 ■企业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粗放、专门化程度低、产业联系松散、技术设备占据少,甚至是高污染、高消费、高排放。 中国已成为中小企业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中小企业强国。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