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浙江经济十件大事
1.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又一庞大战略决策,“确保经济运行妥当”列为紧张建设内容 5月11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协调稳固的决定》,对“平安浙江”建设作出周全部署。会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协力推进的原则,努力实现确保社会政治稳固、确保治安状态优秀、确保经济运行妥当、确保安全生产状态稳固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等“六个确保”的目标。建设“平安浙江”是省委在深入学习、深刻体会“三个代表”紧张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础上,从切实增强党的在朝能力的要求出发,针对新的发展阶段,浙江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必要解决的新题目,审时度势,谋划全局,继“八八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庞大决策,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周全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庞大行动,是加快浙江周全小康社会建设、提前基本实现当代化的紧张保证。 2.在宏观调控背景下,GDP首超万亿元大关 2004年,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果断实行中间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周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经济工作中,坚持有保有压,充分行使宏观调控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变化增加体例上,着力缓解资源环境束缚,进步集约化发展水平。在地皮、电力等资源要素十分紧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和台风等紧张天然灾难的情况下,全省经济继承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优秀势头。预计全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增加14.5%左右,达到11300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假如折算成美元,2004年浙江人均GDP将达2900美元,离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门槛的3000美元仅一步之遥。 3.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夫增收“一号文件”的出台,重农支农政策力度显明加大 1月,省委、省当局从城乡差距扩大息争决“三农”题目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现实出发,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夫增收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1号),明确农夫生产粮油免征农业税等29条政策措施,重农支农的政策力度显明加大,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新氛围敏捷形成。2004年全省80%的县(市区)停征了农业税。周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村康庄道路”、“万万农夫饮水”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投资超过500亿元。全省各级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支撑的力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1500万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被征地农夫达110万人,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盖。努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周全执行农村贫困家庭后代任务教育免费入学。农村周全小康实现程度达到51.2%,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4.省委、省当局推出“民营经济新飞跃”庞大行动 2月,省委、省当局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指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必须着力推进“五个变化”,实现“五个进步”:从重要寄托先发性的机制上风,向重要寄托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变化,进步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重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周全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辈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变化,进步民营经济的产业条理和发展水平;从重要寄托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行使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变化,进步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渐渐向更高条理的集群化、规模经营变化,进步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从比较粗放的经营体例向更加看重名誉、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体例变化,进步民营经济的团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会议精神指引下,充满创新精神的浙江民营企业2004年创举一再,活力凸现,浙商群体强势崛起。 5.治理整理地皮市场和开发区(园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4年,国家增强宏观调控,治理整理地皮市场。浙江按照国家同一部署,深入开展地皮市场秩序整理,重点对各类开发区(园区)进行清理整理,积极开展对地皮占用、地皮审批、耕地占补平衡、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基本农田珍爱的清理检查,用最严酷的制度管理地皮。通过整理,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从758个削减到134个,规划面积从4573.8平方公里缩小到1116.1平方公里,分别降落82.3%和75.6%。县级以下的开发区(园区)悉数撤销,对不吻合地皮行使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面积已悉数核减。撤销的开发区(园区)个数和规划面积分别占原来的82.3%和72.5%。在清理整理开发区(园区)和治理整理地皮市场秩序的同时,千方百计发掘现有的地皮潜力,盘活存量地皮,增长地皮供应。同时,已撤销开发区中的闲置地皮有12.72万亩恢复耕种,占应复耕地皮面积的84.4%。省当局还制订并实施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的“双控”指标,努力进步地皮集约行使率。 6.“811”环境整治举措周全开展 10月11日,省当局召开“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决定2004-2007年在全省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举措,对全省八大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和11个设区市及11个省级环境珍爱重点监管区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污染进行整治。“811”环境污染整治举措的工作目标是:到2007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凸起的环境污染题目得到基本解决,在全国率先周全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主动监控网络,促使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显明加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在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同时,提出用3年多的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全省凸起的环境污染题目,这充分表现了省委、省当局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扎踏实实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心,对浙江周全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 7.出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物价补贴办法”,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美 12月,省当局正式出台《关于对困难群众执行基本生活消耗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的意见》。《意见》明确,往后全省物价一旦上涨到肯定程度,当局即可敏捷启动物价补贴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困难。此举在国内尚无先例。它有利于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系统,进一步完美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此前,省委、省当局按照“以人为本、为民投机”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努力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引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结合起来,赓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把为民办实事的详细内容制度化并形诸于省委、省当局正式文件,充分表现了立党为公、在朝为民这一宗旨。 8.多起贸易摩擦催生浙江加快外贸增加体例变化 9月16日,在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爆发一路焚烧温州鞋柜的事件。温州鞋商在西班牙的遭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贸易课题,即全球化背景下,低成本竞争上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衅。同时浙江出口产品遭遇的“两反一保”(反推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和知识产权壁垒案件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省约26种产品和1022家有肯定出口规模的企业遇贸易壁垒,直接涉案金额5.71亿美元,同比增加2.1倍。在全球贸易珍爱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出口活跃的浙江商品已成为贸易壁垒的受害者,单纯寄托数量规模和价格上风的增加体例弊端日见,这也催生了浙江加快变化外贸增加体例,推进贸易体例和市场多元化。2004年对外贸易继承快速增加,结构趋向合理,预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80亿美元,增加39%。 9.浙江民企首批登陆中小企业板 6月25日,各界期待多年的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浙江“新和成”成为中小企业板发行的第一只新股。在首日上市的8大股票中,同时还有“伟星实业”和“精工科技”2家浙江企业在股票行情表现屏上亮相。3家浙江民企刺眼登场为“浙资板块”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中小企业板的设立,为蓬勃发展的浙江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和发展机遇。在全省今年新上市的21家企业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占57%;在目前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的悉数38家企业中,浙江企业就占了12家,浙江板块目前以30.08亿元的融资额在整个中小企业板融资额中占有了33.03%的份额,成为绝对主力。目前在浙江拟上市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民企企业的股本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中小企业板已成为浙江民企上市的首选。 10.全国首部农夫专业合作组织法规在浙诞生 11月11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农夫专业合作社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农夫专业合作组织地方性法规。《条例》首次明确界定了农夫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性子,对合作社的概念、设立登记条件、组织架构和股本构成等作出了规定,充分表现了对农夫利益的珍爱和对农夫创造性的鼓励。《条例》规定合作议事在坚持“一人一票”原则的同时,提出“可以按交易额与股金额结合执行一人多票等体例”表决,从而鼓励了贡献较大的社员;考虑到农业是一个承受天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它又明确农夫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有限责任。目前全省农夫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有7110个,带动各类农产品莳植养殖基地达1040万亩。这次立法,对浙江的农夫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