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加快赴港上市步伐
作为2005年“香港.浙江周”运动的重头戏之一,“浙港金融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吸引了浩繁关注的目光。而其中的“浙港企业上市融资合作”更是引起浙港两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正视。有香港媒体在文章中写道:“浙江企业上市融资合作成为本次浙江周的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从本次“香港.浙江周”运动中,浙江企业体现出的粘稠爱好不难看出---- 签约浙企计划年内奔赴香港上市 “这次‘香港.浙江周’运动,将对我省的上市工作带来更大的推动作用。分外是企业通过交流运动,进一步了解了香港证券市场和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相干条件、程序和监管要求,加强了赴香港上市的信念。”刚从香港回到杭州的省当局上市办主任丁敏哲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1月17日的“香港.浙江周”运动开幕式上,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率先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签订了上市融资合作意向书。紧接着,在“浙港金融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浙江中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捷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分别与香港证券中介机构签订了上市融资合作协议。 省当局上市办人士吐露,上述5家签约企业都有在年内赴香港上市的打算。这些企业都是我省的良好企业,无论是产品的市场占据程度,照旧经业务绩,大多名列国内行业前茅。 香港证券市场为何受浙企青睐 因为国内上市较高的门槛和较长的排队期,曩昔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每每被业内称为是“被逼出海”。 “但目前已经不是如许的情况了”,省当局上市办人士向记者透露表现,“随着对香港股票市场越来越多的了解和已上市企业的优秀示范效应,我们的企业已经变得自动起来。” 据记者了解,此次随团前去参加“香港?浙江周”运动的浙江企业近50家。 “参加由当局组织的这种大型保举会,可以吸引大量的外围机构投资者。”浙江恒逸集团负责此次上市融资合作的相干人士向记者介绍。 事实上,自2001年“浙江玻璃”在香港上市以来,已在省内的民营企业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香港市场作为上市融资地的首选。 业内人士称,这首先是因为香港交易所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证券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照旧资金,都来自世界各地。运作也很规范,吻合国际标准。同时,市场容量大,截止目前,香港股票市场总值位列全球第九,在亚洲排名第二,在2004年更是成为全球第三大上市融资市场。 另外,境内股票在香港市场较高的交投活跃度也是吸引浙江企业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例如,去年上半年,共有18家内地企业同时在香港地区、美国和英国挂牌上市。但是统计效果表现,这18个内地股票的总成交额,有近70%是在香港市场。可见,内地股份在香港的交投比在美国和英国更为活跃。 “目前在港上市的300多家内地企业中,仅有10家浙江企业。从浙江的经济实力和上市资源来看,这个数字应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透露表现。 中介机构积极打造浙企境外上市链 与内地企业对赴港上市体现出的粘稠爱好比较,中介机构的举措好像更加敏捷。 在本次“香港?浙江周”运动上,浙江省最大的综合类券商----天一证券与凯基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重要涉及投资银行营业、实务培训、信息交流、市场开发等”,天一证券战略合作部一位全程参与了本次洽谈合作的人士向记者吐露:“我们计划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条境外上市营业链。” 据悉,这条由中外机构联合打造的境外上市营业链将涵盖投行对企业的整个融资服务计划:探求优质客户资源----进行吻合国际规则的改制----探求境外机构投资者----实现境外融资。 在此之前,这个链条中本土的综合类券商最缺乏的就是对境外上市规则、会计准则、监管政策、实务操作程序的充足了解,缺乏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充足信息资源;而在进行国内企业上市资源开发,以及进行国内企业改制重组方面,则有伟大的上风。 “境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通过上风互补,应该是一个互惠共赢的终局。”天一证券人士如此透露表现。 “事实上,摩根斯坦利、里昂、BNP百富勤、汇丰、京华山一等外资投行机构很早就已在浙江开展各项投行营业。”省当局上市办人士向记者吐露。去年3月,光大控股、普华永道、德胜等证券中介机构,曾在杭州及省内其他城市举办了多场浙江企业境外上市的岑岭论坛。 据记者了解,这些国际投行在浙江的运动内容重要涉及改制、融资、帮忙操作境外上市各项手续等,运动区域集中在类似绍兴杨汛桥等境外上市企业密集的地区。 “天一证券与凯基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则采用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对于双方拓展两地证券营业都十分有利。”业内人士评价。 除了证券机构,在本次“香港.浙江周”运动中,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他中介机构也体现出强烈的爱好,随团前去的机构数显明比去年增长。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还和香港的胡百全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该所负责人郑金都吐露,虽然之前和境外的律师事务所也有合作交流,但是如许的签约照旧第一次。 “由于文化雷同,先与香港接轨更适合我们。”郑金都认为。据悉,在签约后,两家将在信息交流、营业合作、人员培训交流及营业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 省当局上市办人士也透露表现,随着境内外中介机构合作的增强,本土中介机构的赓续国际化,我省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更加合适的、更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天然也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民企成为浙江在港上市的主力军 为了推动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当局举办过各种大型运动,如浙江地方金融国际合作推介会、浙江经济与外资银行合作恳谈会、香港浙江周、浙江香港周、新加坡浙江周等。这些运动已在更广范围、更高条理上为企业多渠道上市搭建了一个平台。 记者从省当局上市办得到的数据:在去年“香港.浙江周”以及其他相干运动的推动下,2004年我省企业上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呈现出历史最好业绩。全省共有23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8家,占全国新增上市公司总数的1/6;新增境外上市H股1家;新加坡红筹4家。全年上市融资66.38亿元。其中,首发上市融资58.33亿元。民营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浙江在香港上市的主导力量。在香港上市的10家浙江公司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其中“浙江玻璃”是我国第一个以天然人控股提议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从我省拟在香港上市的后备资源看,几乎都是民营企业。 省当局上市办主任丁敏哲告诉记者:2005年,省上市办将充分行使境内外资本市场,推进更多的优质企业多渠道上市,培育出一批规模大、业绩优、治理结构健全的上市公司,做大做优“浙江板块”。 境外上市给浙企带来什么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达到2000到3000美元时,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浙江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GDP首次跨越了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2900美元。浙江企业要更快更好地发展,上市融资已是必由之路。 境外上市给浙企带来什么?对此,已上市三年多的光宇集团董事长冯光成深有领会。他说:“假如不借助资本市场,企业家大概可以把企业从1亿做到10亿,但要发展到100亿就比较困难了”。自旗下公司“浙江玻璃”2001年底境外上市以来,目前光宇集团的总资产已经从6亿元飞跃到了65亿元。 浙江财经学院资本运营研究所所长戴天柱教授分析,浙企境外上市,对企业自己及香港的资本市场均有好处:对于浙江企业,通过筹资,优化了资本结构。更紧张的是,通过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当代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利于进步公司的管理水平,提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强大了香港证券市场的规模,有利于巩固和提拔香港的国际金融中间地位。 省当局上市办负责人透露表现:境外上市,对我省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拔全省产业条理,进步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往后,省当局上市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撑省内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必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来源:浙江日报 本报通信员 杜飞磊 本报记者 倪冰 施翼)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