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泵阀之乡越叫越响
金秋十月,首届中国泵阀博览会在浙江省温州市的瓯北举行,这对于瓯北一千多家泵阀企业来说,这次盛会给他们与国内外偕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当地当局通过"当局搭台,企业唱戏"的体例,谋求发展强大当地泵阀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中国泵阀之乡"的牌子打得更响。 捉住机遇敢闯敢做 瓯北这个与温州市区仅有一江之隔的城镇,人们相沿了温州人一向的敢为人先,敢闯敢做的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国民经济周全复苏、工业品供不应求,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瓯北人争先捉住这一机遇,行使简易设备,兴办泵阀加工企业。临时间,小镇上机声隆隆,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前店后厂的泵阀加工企业。 1988年,28位农夫集资1.4万元合资兴办了全国第一个阀门专业市场---瓯北机电阀门市场。在其带动下,到1990年,全县泵阀企业发展到800多家,产值达到1.6亿元。然而因为缺乏管理和技术,在实现量的快速扩张的同时,以次充好、压价竞争等题目也始终如影随形,瓯北泵阀在外的名声并不好听。 为了推动泵阀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1991年开始,永嘉县委县当局决定周全实施"质量立业,名牌兴业"战略,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和打假举措,并鼓励企业从家庭经营体例向股份合作制经营体例变化,夙昔店后厂向村镇工业小区转移。通过整合,瓯北泵阀企业的数量从800多家削减到479家,产值也增长到两亿元,从此,瓯北泵阀业开始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借脑生力加快发展 然而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行业中产品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偏小、品牌不响、技术创新力不强等因素又成为新的瓶颈,制约着泵阀产业的健康发展。1997年,永嘉县当局适时提出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围绕进步技术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泵阀产业,使泵阀业步入了寄托科技提高的快车道。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为了进步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永嘉县当局多年来始终把增强技术创新系统放在最紧张位置,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一条"借脑生力"快捷创新的捷径,先后与甘肃工业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等40余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科技经济合作关系。永嘉县当局还专门出台政策;重点主干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间,凡经县当局认定,县当局一次性给予补助8万元至10万元;经国家、省认定,县当局分别给予补助20万元、10万元。 正视人才吸引投资 作为一个刚刚摘帽不久的贫困县,永嘉县的财政负担较重,但按政策规定要兑现给泵阀企业的,县当局可一点也不含糊。每年永嘉县要拿出200万元贴息,支撑泵阀企业技术改造。首次引进的先辈技术装备,县财政给予10%~30%的补助。此外,当局还投入2000多万元,在中国泵阀工业园内兴建"科技新村",统共200余套房子将陆续以优惠价格提供应外来引进人才居住。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千多名,其中高级人才50多名,全县泵阀行业中科技人员比例已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除了采取各种措施提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永嘉县当局部门还致力于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瓯北投资环境赓续改善,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一方热土,瓯北作为中国泵阀之乡的上风地位渐渐展现。 来自:中国工业报社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