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竞争力民企,浙江占4成
“从浙江民营企业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它就像一张缩微图,从传统的作坊式民营经济到当代化的企业家型的民营企业,都一清二楚。”近日,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间副主任、北京市当局经济顾问剧锦文今年第4次来浙江,对民营经济有着多年研究的他一说起浙江的民营企业就愉快不已。 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下,浙江民营企业有哪些发展上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出路在哪里?是什么绊住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剧锦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竞争力50强,浙企20家左右 剧锦文这次来杭州是为了介绍即将出版的《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蓝皮书),在这份报告中,将会有较大篇幅介绍民营经济强省浙江;而为了这份报告,剧锦文还先后3次到浙江,对宁波、温州、绍兴等地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发放了1000多份问卷。目前,在北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数据分析。 看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紧张方面,就是民企的竞争力。剧锦文向记者吐露,在11月,他们还将推出新出炉的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强榜单,有20家左右浙江民营企业上榜,40%的比例充分证实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 浙商最善于捕获商机 剧锦文认为浙江民营企业家分外勤劳、聪明,所以改革开放后浙江民营企业率先蹦了出来。 浙商的最大一个好处在于他们很善于挖掘资源,发现商机。在别人眼里不是商机,在浙商眼里就会是商机。剧锦文走过中国周边的许多口岸,发现每个口岸都有大批浙江人在做生意,“当地人为什么赚不了钱?不去做呢?”剧锦文说,他家楼下的剃头馆,经历无数易主,最后照旧被两个浙江人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当然不仅体现在这一产业上,任何一个产业都有浙江人的成功足迹。擅长发现商机是浙商在当代市场经济下最大的一个法宝。 浙江民企要会玩世界市场游戏 “民营经济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提拔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势在必行。”剧锦文透露表现,首先是在资源配置上,民营企业不仅要配置国内资源,还要配置国外资本、质料、人才等资源。在WTO的框架之下,把国外的技术、管理等整合进来。其次,收进来的是资源技术,送出去的应该是产品,在知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出口产品是提拔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有用途径,浙江的民营企业在产品的出口量上显然是占前列的,宁波的小家电、义乌的小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习以为常。但值得细致的是,许多民营企业都是贴牌制造商,中国人不能光为他人做嫁衣裳,应该有本身的品牌,把真正本身的产品打向国际市场。第三,企业自己也要勇敢走出去。如今,许多出口民营企业一碰上对方要进步关税或增设技术壁垒,就被挡在门外。试想,假如温州日丰打火机在欧洲设厂,这些壁垒就会被化解掉了。最后,民营企业家们要认识国际贸易规则,人家反推销,你们就反反推销。可以说,越认识规则,就越能进步国际化程度。(摘自钱江晚报 作者:本报实习生 张妍婷 本报记者 陈聿敏 报道)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