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大幅攀升,物价水平进步,煤电油运进一步趋紧。但其他重要经济指标没有出现超常转变 ●中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凸起矛盾和题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极成效。当前的统计数据还不能注解经济运行进入伤害区间,也不足以改变对今年经济增加速度较高、物价上涨水平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判断 ●宏观调控政策宜统筹兼顾,避免“逆向调节”。假如调控措施得当,2004年仍然可以保持高增加和低物价的优秀发展态势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题目 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大幅攀升,物价水平进步,煤电油运进一步趋紧,粮食库存降落,增产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除上述情况以外,其他重要经济指标没有出现超常转变。 (一)投资增加迅猛,必要密切关注。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43%,增幅进步15.2个百分点。统计表现的这种高速增加有一些不可比因素:一是因闰年因素,2月份多一天,使投资工作量增长;二是去年冬天偏暖,一些大的工程基本没有歇工;今年春节提前,民工返城较早,有利于安排施工。此外,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一样平常仅占全年的十分之一强,投资数量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投资增加率的较大转变。尽管有这些客观因素,目前投资增速仍然是偏快的。从曩昔的调控经验看,政策都有肯定的时间滞后性,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其结果还将渐渐释放。因此,应当密切关注上半年的投资增加统计,尤其要深入分析影响投资增加态势的积极因素和悲观因素。 (二)货币信贷供应的增加相对稳固。 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运行相对平稳,货币信贷增速小幅回升。货币供应(M2)增速19.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20.7%,仅分别高于2003年同期增速0.6和0.8个百分点,而低于2003年下半年的增速。今年1月份M2同比增加18.1%,延续3个月减速;人民币贷款增加20.1%,增幅延续5个月放慢。2月份出现回升,但是回升幅度并不大,3月份重新趋稳。货币信贷增加过猛的势头基本得到克制,但货币信贷回升态势依然值得关注。 (三)部分粮食品种和局部地区出现供求偏紧,但不会周全严重,粮价将稳中略升。当前粮食形势具有以下特点:(1)粮食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的,尚在合理范围之内,继承上涨仍有肯定空间,但涨幅不会很大。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国内小麦、玉米和稻米价格脱节多年低迷状况,总体涨幅在40%—60%。重要缘故原由是国内库存大幅降落,部分地区供求不平衡并敏捷蔓延。预计粮价将保持稳中略升的态势。一方面,夏粮受天气影响可能略有减产,市场粮价上涨的生理预期趋强,进口粮食仍比国内粮食价格高30%—40%,增长粮食进口将会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目前市场粮价已回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当局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比较强。最近关于进步粮食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粮食增产,有用克制囤积举动,稳固粮价。(2)粮食供求偏紧重要发生在销区和口粮上。一是因为我国粮食库存布局不合理。黑龙江、吉林和河南三省的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1/3,中间筹备粮70%以上存在主产区。假如运力跟不上,就有可能造成供应严重。二是因为作为口粮的小麦和稻谷,产量和库存降落较快。小麦的库存消耗比已由2001年3月尾的74%降到不足30%,稻谷库存消耗比由2002年的36%降到28%,2004年预计会降到20%。我国粮食涨价一样平常都是从口粮品种涨起的,供应保障程度较差,必须高度正视。 (四)煤电油运的严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缺口持续扩大的可能性较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基础已有很大改善,面向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的能力有所加强。去年以来电力建设周全提速,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85亿千瓦,在建电力项目1.3亿千瓦。随着新建电厂项目的相继投产,估计到2006年全国电力供给严重局面将得到实质性缓解。在充裕的外汇贮备支撑下,部分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基本上可以得到知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正在加快。煤电油运的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供应增加所需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我国目前资金、劳动力和技术供应是比较充裕的,这些领域的供应严重状态不会长期持续。 (五)物价不会持续上涨。居民消耗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大约占30%左右,服务类价格大约占20%左右,其他为各种工业消耗品价格。去年以来的上涨,重要受食品类和服务类价格推动。根据对粮食供求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以后食品价格涨势将趋缓,居民消耗价格涨幅随之趋稳。服务类价格受当局管制程度较高,假如把握改革的节奏,对居民消耗价格涨势就不会产生显明影响。工业消耗品目前的重要矛盾照旧供大于求,竞争比较激烈,上游产品的涨价因素难以传递到最终消耗环节,大多在各个中心环节冲减利润,逐级消化,事实上部分产品如汽车还在继承降价。综合以上分析,今年居民消耗价格将大体呈现平稳走势,预计上半年略高,下半年略低,全年涨幅不会超过5%。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当前市场短缺的生产资料,例如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等增加速度较快,随着供应扩大和需求增加趋缓,供求缺口会渐渐弥合,价格涨势也将稳固下来。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统计数据还不能注解经济运行进入了伤害区间,还不足以改变今年经济增加速度较高、物价上涨水平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判断。假如调控措施得当,2004年仍然可以保持高增加和低物价的优秀发展态势。应该看到这一轮经济增加的重要支持因素是居民消耗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重要是由最终需求拉动、由市场主导的。汽车、住房消耗升温带动了汽车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茂盛,进而带动了原材料、装备工业等资金密集产业的快速扩大,导致投资的高速增加。应当避免简单控制部分中心投入品的投资,而最终需求继承过快增加,效果加剧供求失衡,导致价格涨幅加大。必要分外细致解决的题目是部分由地方当局主导的、超出当地经济实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擅自出台优惠政策导致的投资盲目扩张。 展望:经济增加速度将趋稳 (一)经济增加进入短周期波动的收缩期。从我国经济增加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看,2004年一季度以后经济运行将处于存货投资(短周期波动的紧张先行指标)的收缩期,重要体现是目前存货水平增加过快(今年2月份工业企业产制品资金占用增加15.7%,是1996年1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注解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日趋紧张,为压缩库存,企业将放慢生产经营运动的扩张速度或缩小生产规模,预计6月份以后工业库存将出现负增加,全年负增加幅度可能为—4.6%左右,商业库存也会响应收缩。这对一季度以后经济增加的上升趋势会形成较强的克制作用。 (二)已出台的收缩性政策将继承产生结果。2003年下半年当局采取的进步存款预备金率等收缩性政策,已显明减缓了信贷、货币供应和投资的快速上升势头。今年3、4月份又出台了差别预备金率、再贷款浮息、进步消耗信贷门槛(汽车消耗信贷从4月1日起首付款进步到30%)、控制投资过快增加等收缩性政策,其收缩效应将在一季度后渐渐释放,对投资和经济增加将产生进一步克制作用。 (三)目前出现的贸易逆差有可能继承保持甚至扩大,将导致将来经济增加减速。据估计,2004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复苏、国际贸易会继承快速增加(预计增速在10%左右),我国进出口贸易也将继承保持快速增加态势。但因为人民币现实有用汇率升值(重要缘故原由是国内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水平)、降低出口退税率、出口产品价格下跌、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以及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我国出口增速可能较大幅度地低于进口增速,全年会出现肯定幅度的贸易逆差。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一季度以后经济增加的上升势头会削弱。模型展望也注解,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固、存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不出台新的收缩性调控政策,一季度以后经济增加速度将趋稳,且不会出现高于5%的通货膨胀。 建议:宏观调控应统筹兼顾 当前最紧张的是密切关注物价和投资的上升态势,根据形势转变,适时增强宏观调控。既要扩大消耗需求,又要适度控制投资需求,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同时,加大供应方面的政策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作用,促进供应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进步。宏观调控政策宜细致统筹兼顾,与经济体系体例改革、产业发展导向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相和谐,避免“逆向调节”,在调控对象上,应当偏重于固定资产投资中当局直接控制的项目和部分基础性的长期投资项目,分外是当局主导的不切现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缓新开工项目的节奏,以收釜底抽薪之效。在调控节奏和力度上,宜继承小步微调,切忌急刹车和一刀切。 (一)国债投资进度可适当放缓,弱化其带动投资需求的作用。相机控制国债投资节奏,严酷筛选新上项目,除最需要项目外,即使已经批准或已开工的项目(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考虑放慢进度,顺序后推,加大向明年的结转量。 (二)货币政策既要预防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紧缩过度引起经济下滑。在操作上宜把握好“供应适度、增幅稳固,及时预调、小步有序,天真微调、少用猛药”。可考虑将广义货币(M2)增幅控制在17%~19%,人民币贷款增幅控制在21%以内,如许既能达到经济增加7%以上,又能避免出现5%以上的通货膨胀。宜努力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视情况适当上调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宜大于存款利率。细致指导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为缓解加息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宜加快制订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到境外投资的实施办法,同时进一步放宽居民用汇限定,适当削减资本项目顺差。 (三)对地方当局行政干预投资、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的举动应当严加控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酷把住城市规划的审批关,防止和纠正不顾条件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的征象;严禁地方当局违法违规批地、乱占耕地、擅自出台优惠政策(如“零地价”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干预银行贷款、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正当合规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也应适当控制建设节奏,增强银行自力审贷。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供求失衡行业应当重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增强指导调节。对煤电油运的供应严重和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过热,宜采取适当政策促进供应增加与需求增加相互适应。当局重要致力于增强信息指导和服务,削减经济性管制,增强社会性管制,加快制订和实施环保、安全、质量、能耗、技术等行业准入标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发挥好市场择优汰劣、平衡供求的作用。可考虑调低某些过热行业的出口退税率,降低红利预期克制过大的投资需求。 (五)增强企业和银行的自我束缚机制和风险意识。加快投资体系体例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和投资风险责任,规范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银行体系体例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制度,削减不良资产,尤其要小心新的呆坏账;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进步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监管,提防体系性金融风险。 (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在粮价上涨和加快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题目和城乡低收入者分外是贫困群众的生计题目会进一步凸显,拖欠农夫工工资题目可能反弹,应当早做预备。在城市要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落实响应的财政资金;在农村应当加快建设吻合当地条件的农夫社保制度。 (七)认真落实支撑农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粮食形势的信念。切实摸清粮食贮备的真实情况,妥帖安排粮食的调运工作。充实粮食主销区贮备,避免局部临时短缺导致市场不稳。保证粮食生产能力,宜高度正视口粮分外是稻谷供应的稳固性。只要政策落实,市场机制赓续健全,我们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供求大体平衡,不会出现全局性粮食短缺。 (八)继承努力扩大居民消耗。消耗增加相对缓慢,不利于消化投资快速增加带来的中心需求。应当努力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和付出预期,指导居民增长即期消耗;继承清理限定消耗的政策,扩大消耗领域,鼓励发展新的消耗热点和消耗体例,细致增强消耗信贷的风险控制。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