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商品市场需求预期的分歧正在加剧。2月17日,国内从能源、金属到农产品(000061,股吧)各类商品价格均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外围市场的恶化状态依然在持续,即便是前一交易日还维持强势的国内股指昨日也与海外股市同步走软,这使得将来大宗商品的需求状态以及价格走势都更加扑朔迷离。
期市出现大幅震动
在周一的市场中,国内商品期市及对海外股市的走弱作出了及时的反应。而随着国内股指在昨天也出现大幅下挫,商品市场的投资信念受到极大冲击,各类商品价格均在盘中经历了剧烈震动。
昨天的金属价格在震动中小幅走高,沪铜成交最活跃的0905合约在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后收报27390元/吨,下跌0.69%;沪锌主力905合约震动走高收报10380元/吨,上涨95元;沪铝0905合约收报12110元/吨,上涨145元。同日沪燃油0905合约收跌0.73%,报于2975元/吨。
有分析师认为,海关总署宣布的1月份重要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因为春节因素的存在,因此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明确的旌旗灯号。
海关总署宣布的数据表现,今年1月我国未锻造铜进口量为20.1822万吨,同比增加27.7%。有铜加工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表现,铜价“内强外弱”的格局是铜进口增长的重要缘故原由,尽管相对于国外的状态,目前国内现货相对偏紧。但上周末上期所铜库存大幅增长19%,已说明大量的进口并没有被消化。
他透露表现,自元旦以来,企业的开工状态一向较为理想,除了铜价维持稳固的因素外,去年四季度被克制的终端需求得到恢复也是很紧张的缘故原由。但相对而言,海外市场却不尽如人意,1月我国铜成品出口量为27801吨,同比大幅下滑42%。
商品后市将陷入震动
周二上证指数和深成指的跌幅分别达到2.93%和3.53%,日经225指数和恒指同日的跌幅也达到了1.35%和3.79%。“相对于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昨天的国内商品市场更多的照旧受到了国内外股市普遍下滑的影响。”一位分析师认为,股指的走低意味着将来大宗商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收储的新闻和关税政策(如原铝进口关税)可能发生转变的传言也激励着短线资金的介入,因而将来商品价格,分外是工业品价格难以脱节区间震动的格局。
从全球范围看,供需面依然没有令人奋发的新闻出现。LME周二宣布的数据表现,当天交易所铜库存再度上升3100吨,达到526425吨,再一次刷新了2003年10月以来的新高纪录。此外,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周一宣布的最月牙度报告表现,2008年全球锌和铅市场的供给过剩分别达到了19.5万吨和1.9万吨。能源方面,OECD成员国的商业原油库存也居于历史高位,市场的宽松状态仍在连续。 有色金属行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