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进口锐减 行业调控结果展现
海关总署昨天宣布的数据表现,今年1至5月,中国铜和铜产品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3%,至82.1465万吨,废铜同比降落6.2%。 最新出炉的1至5月铜进口数据,反映出始于去年底对铜行业宏观调控的结果开始渐渐展现。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中国铜进口的降落,正在摇动着需求因素对本轮期铜牛市基本面的支持作用。 2003年以来,国内外铜价步入大牛市。在高利润的勾引下,国内掀起了新一轮的铜冶炼投资热潮。据预计,2006年中国铜产量将达到280万吨左右,增幅达到8%以上。而今年前4个月,中国精炼铜产量同比增加高达26.7%,至93.7万吨。 专家透露表现,铜冶炼生产能力的过快增加,将造成国内出现质料短缺的局面。中国企业对铜精矿进口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进口价格上升,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出现团体亏损。同时,铜冶炼行业投资规模的无序扩大,也将导致产能过剩恶果的产生。 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于去年年底联合下发《关于停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的关照。《关照》严酷行业准入制度,进步行业准入门槛。“今年以来铜进口量的降落反映了该政策实施正在积极展现结果。”业内专家指出。 另外,“国内外铜价格的‘倒挂’也成为今年以来铜进口数量削减的缘故原由之一”。浙江永安期货分析师胡彬告诉记者。 胡彬指出,尽管4月25日至5月初这段时间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沪铜价格走出了一波补涨行情,但从今年前5个月的团体情况来看,无论是期货价格,照旧现货价格,国内外铜价格的倒挂征象都比较紧张,进口亏损较大。“价差最大的时候,进口一吨铜到国内市场贩卖要亏损5千至6千元。这紧张影响了贸易商和套利者的热情。”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