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周期性因素主导2015全球贸易放缓
世界银行集团日前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贸易观察:2015贸易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2015年全球贸易增幅放缓周期性因素占主导,而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中国经济从投资向消耗转型也带来了需求从货物向服务的变化。 全球贸易在经历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幅下滑之后,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但速度减慢,世界进口总量仅增加1.7%,低于2014年3%的增速。报告称,2015年全球贸易受到需求持续疲软和世界贸易结构性转变的影响,又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中国变化增加模式而进一步加剧。 报告由世行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娜·康斯坦丁内斯库、阿迪特亚·马图和米歇尔·鲁塔共同撰写。“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始于本世纪初,但自负衰退以来变得更加显明,既有周期性因素,又有结构性因素,”报告作者说:“与前几年相比,2015年的贸易增速放缓有三分之二的缘故原由是由周期性因素造成的。” 报告指出,大宗商品削价和中国变化增加模式是两个相互增强的因素,造成新兴经济体进口需求疲软。大宗商品削价削减了大宗商品生产国的收入,导致这些国家削减了从其他地区(也包括中国)的进口。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生产下滑及其经济渐渐从投资驱动向消耗驱动变化,削减了中国从其他地区(包括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进口。 中国的经济转型影响到了东亚及以外埠区的生产和贸易格局。因为中国增加减速集中在工业部门,而工业部门进口量大且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更紧密,响应也放大了对贸易的影响。 然而,从更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转型也可能创造机遇。“中国经济从投资向消耗转型有可能为最终产品出口国创造机遇,并可能最终促进目前遭受负面影响的上游中心产品和资本货物部门复苏,”报告的作者说,“此外,中国对服务的需求赓续增长,也可以促进全球服务业的增加。” 这种需求一部分是由跨境进口和境外消耗来知足的,其增加已显而易见。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服务进口占比已从2011年年初的15%左右上升到近22%。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