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10年后成制造强国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周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举措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庞大转变,必须紧紧捉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凸起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上风,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变化,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变化,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变化。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当局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团体推进、重点突破,自立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团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义务和重点:一是进步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增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周全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辈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进步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当局指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间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庞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拔我国制造业的团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义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系体例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美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撑力度、健全多条理人才培养系统、完美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持和保障。 《中国制造2025》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熟悉建设制造强国的紧张意义,增强组织向导,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义务落实到位。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