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全球经济潜在增加率将持续低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日发布半年度《世界经济瞻望报告》说,国际金融危急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潜在增加率的影响仍将持续展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投资增速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预计将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继承呈现增加缓慢的态势,低潜在增加率已成为新实际。 根据报告中的一项新调查表现,全球产出增加在2008年金融危急期间大幅下滑,并且自金融危急以来,很多经济体一向面临生产力增速放缓的局面。调查指出,产出增加放缓的很大一部分缘故原由是经济增加“限速”降低。所谓“限速”是指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加,即在不推升通胀水平的前提下扩大商品和服务生产的速度。潜在产出增加率即潜在经济增加率,衡量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长期来看,潜在产出增速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供应以及生产力的转变。 报告指出,金融危急之后,很多经济体经历了潜在产出增加的一个或多个关键组成部分的扩张放缓。尽管近年来多国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为经济提供更多资金,但很多国家仍然未能行使宽松的金融环境完成经济重组。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将来五年全球经济增加潜力将会陷入障碍。 报告展望,随着部分与危急相干因素的影响渐渐消退,加之资本投入增速反弹,在2015年至2020年,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加率预期将从金融危急后六年的1.3%回弹至1.6%,但仍远低于危急前2001年至2007年2.25%的平均值。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状态更加严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5年至2020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潜在增加率将从2008年至2014年的6.5%进一步下滑到5.2%,比危急前水平降落近两个百分点。 另外,受放缓的潜在经济增加率影响,全球范围的低利率环境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放缓是潜在增加率放缓的重要缘故原由。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体现尤为显明。例如,将来五年,德国和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每年将削减约0.2%,并且现有劳动力老龄化的速度要高于新增年轻劳动力增加的速度。 中国、俄罗斯、巴西等重要新兴经济体的情况也类似。报告认为,尽管全球经济状态有所改善,生产资本渐渐增长,经济运动也正在复苏,但老龄化趋势决定了将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潜在就业增加率仍将进一步降落。 经济前景趋于黯淡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生产力水平的减速,尤其是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削弱。报告指出,在金融危急之前,科技对发达国家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已在持续削弱。而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潜在增加率放缓也重要受到了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提高率)增速放缓的影响,新兴市场的科技推动作用也在接近瓶颈,这可能会限定科技带动的生产力进步所释放出来的经济增加潜能。 潜在增加率降落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尤其是欧元区、日本等地区,偿还旧债的难度加大,央行刺激经济增加的能力受到限定,投资水平也因市场情绪而受到克制。而对很多出口疲软和债务负担加重的新兴经济体而言,随着借贷成本的上升,抵御经济冲击的难度也更高。此外,对于所有经济体而言,潜在增速放缓意味着生活水平将无法以接近金融危急前的速度得到进步。 报告认为,进步潜在产出应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优先点,各国应在鼓励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等政策方面做出响应调整。其中,发达经济体须采取措施推动需求增加,新兴经济体则需通过增长基础设施付出来突破关键瓶颈。 尽管政策组合因国而异,但此份报告提供了一些普遍适用的政策建议。例如,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撑力度,促进投资和资本增加;从专利系统、税收激励和当局补贴等方面加大对科研的支撑力度,鼓励创新,进步生产力;改善教育质量,增长劳动生产力;调整税收和付出政策,进步老龄化国家的劳动参与率;改善商务环境和产品市场运营等。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