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企民企“双星”闪耀 共荣共生同领风骚
尽管企业数量在全国并不算多,我省国有企业成绩相称不俗:资产总额居全国第5位,净利润居全国第2位,9家省属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浙江平均天天有233家私营企业诞生,个私企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占了全省GDP的八成,在最新宣布的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203席,位居第一。 犹如一对刺眼的双子星座,在浙江的经济版图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荣共生,各领风骚。 浙江经济的活力来自哪里?答案就是改革开放赓续深化。 集聚实力打造千亿国资“航母” 矗立在杭州市庆春路的原浙江东方集团大厦,不日将成为新成立的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这家由三大国有外贸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的“航空母舰”,年业务额将达到近50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省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上长袖善舞:巨化集团、石化建材集团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商业、交通等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有序推进;杭州、宁波、湖州、温州等市纷纷加快调整布局,优质国有资产向能源、交通、当代商贸物流、中高端化工、优特钢铁产业集聚…… 省属国企的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1700亿元猛增到2006年的2858亿元,利润从80多亿元增长到123亿元。 点评: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多种模式有序进行的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体例改革、全省国资监管机构组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责任制考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和渐渐完美……目前,我省正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紧张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盼望通过几年努力,培育出2至3家资产规模或贩卖收入超千亿元的国有大型龙头企业。 变大变强迈向第二次飞跃 杭州市大众制氧气体有限公司的老总宋云良今年为一个1.1亿元的新建项目忙得不亦乐乎。他自从6年前闯入当时还处于民企禁区的气体行业,资产便以滚雪球的速度扩张。 得益于赓续创新的体系体例机制上风,千万万万个宋云良创造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奇迹。 今年7月,省工商局发布的浙江民营经济运行报告吐露出很多民企发展新特性—— 新兴产业破除藩篱。进入“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个私企业数量增加迅猛。 “万向”、“华立”、“正泰”、“德力西”……全省一大批企业不仅建立了研发机构,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节能增效正成为企业新的增加点。浙江闰土集团公司通过建立循环产业链,贩卖利润率进步了近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自动转型,渐渐迈向科技型、质量型、环境友爱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 点评:省委、省当局于2004年作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庞大战略决策,2006年又实施32条详细行动鼓励支撑和指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今年又率先推出了扩大合伙人范围、鼓励金融资本与技术资本上风互补等20条创业富民新行动,为浙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市场之手配置资源促经济转型 在嘉兴,排污权已成为抢手资源。该市今年周全推广排污权交易机制,在控制排污总量并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前提下,涉及重要污染物排放的企业,都被鼓励通过市场交易流转排污权指标。 “当排污权被视为经济要素,企业就不会再对日趋稀缺的环境容量资源进行无偿占据和消费,执行清洁生产、治理污染、调整产品结构的积极性将大大进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表现。 与此同时,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改革等在我省周全推进,被价格杠杆撬动“奶酪”的还有钢铁、铁合金、电解铝等八大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我省已有47家企业被实行差别电价,因为更高的用电成本,它们将渐渐被市场镌汰。 点评:今年以来,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快推进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建立反映资源稀缺、能耗排污和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以此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体例和经济发展体例的变化。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