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 理念 思路 海宁皮革城迈向时尚三步曲
曾经有人讲过如许一个故事,几个上海人和杭州人坐在一路聊天,评论辩论上海最大的商城是哪里。有一个上海人笑道:“我们上海人周末最喜好逛的商城,不是在你们浙江吗?” 上海人口中的商城,指的便是海宁中国皮革城。每逢双休日,来自上海的购物人群日流量达近2万人次,日接待全国各地的小车6000余辆,旅游大巴130余辆,总客流量达4万人。究竟海宁皮革城有多大的魅力,会使上海人对其情有独钟?一个与海宁皮革城颇有渊源的上海人解析了其中原委。 王新元,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闻名的服装设计师。居庸关长城,宁波天一阁,上海淮海路过街桥,苏州园林,拉萨布达拉宫等,都曾被他用来当T台。从2000年至今,整整6年,他一向帮助海宁中国皮革城进行推广策划。当问及他这几年最深的感受,他给我们讲述了皮革城的“转变三部曲”。 皮革城商户们的观念之变 从“要不到”到“争相送” 在上海第一西比利亚皮衣洗染中间,所有皮衣中有60%多来自海宁。每到双休日,皮革城的停车场上有2000多辆轿车挂着上海牌照,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涌向海宁购买皮衣。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皮衣在上海却是备受萧瑟。2000年的时候,皮革城的负责人和王新元商量,只有在皮革市场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与市场和时代相结合,才可能盘活皮革城。当时皮革城正在全国一些大城市举办大奖赛推广时尚概念,必要一些厂商拿本身设计的皮衣作为展品。“我们只有两小我,一家家工厂去游说,却每每碰了一鼻子灰。厂商们不是拿不出样衣,就是以次充好。哪像如今,一听说有大奖赛,厂商们争着拿出本身最良好的作品出来展览。”从“要不到”到“争相送”这正是海宁皮革城的商户们观念转变的一个体现,。 在皮革城商户们观念改变的同时,皮革城管委会的成员也在考虑如何将这个平台做大做强。早在1998年,海宁皮革城就引入了一些在中国市场上颇有名气的品牌:“啄木鸟”、“老爷车”等等。“着名企业的进入,不仅进步了市场的品位,它们对市场提出的一些装修上硬件的要求、对管理体系体例、监督体系体例的要求,也使皮革城赓续反思自身,提拔本身的运作机制。” 长三角购物群的理念之变 从“冬天穿”到“四季流行” 目前,皮革城的客户群重要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中一半来自上海,杭州地区占15%,苏南地区占15%,浙江其他地区占20%,其中以女性居多。上海人购物精明是出了名的,他们热衷到海宁购皮装,最简明的答案是,时尚产品集群效应和高性价比。 “上海人购物理念的改变,和这些年海宁皮衣自身的转变分不开。”“以往的皮革生意,分外是皮衣的生意,是有紧张的季节性限定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冬天才可以装皮衣。”王新元说,如许的观念,随着近几年皮革时尚的转变而改变了。 作为国际闻名设计师的王新元,对于皮衣转变趋势天然了熟于心:“从国际上来看,如今存着一股涌动着的‘中国热’,而皮草随着原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会成为未来的走势之一。在如许基础上的海宁皮革城应该紧紧把握住这一契机,赓续在‘时尚’上做文章。”在王新元眼中,海宁皮革城无疑是一只“潜力股”。 制衣厂商的思路之变 从“被动贴牌”到“自动设计” 目前国内外一线的20多个大牌,都在海宁做OEM,这说明海宁皮衣的专业制造水平已臻国际一流,但海宁的皮革业已不仅仅知足于“加工、制造”。 这一点,也是越来越多的海宁商人们意识到的。只有做出本身的品牌,才能走出更广阔的寰宇。据不完全统计,天天有近5000余设计师活跃在海宁皮革城,这还不包括从意大利、日本、韩国请来的外国设计师。在这些设计师的案头上,放着当前最流行的国际时装杂志,他们中的很多设计师,定期来回巴黎、米兰等地参加其中的服装展览以汲取最新的元素。 “海宁皮革城的转变远远不止这三点,从海宁制造到海宁设计,海宁人逐步打出了本身的品牌,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合适本身的定位,将皮革城做大做强,是皮革城要面对的题目。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加大推广力度,使海宁品牌走向国际T台。”王新元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海宁中国皮革城的期望:“要使人们一说起皮衣就想到海宁,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