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需求不再激动人心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全球投资者应该晓畅,中国对工业用 金属的需求不再像曩昔那样激动人心了。”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提示机构投资者们,应该关注中国赓续变动的进口模式——进口将越来越受消耗推动,而不是投资拉动。 从2月27日起,德意志银行在北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中国概念”论坛。论坛开幕当天,马骏在会见记者时透露表现,中国对石油、化工和工业用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增加已经明显放缓,而代表消耗需求的进口项目如航空、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则开始加速。 在曩昔几年中,中国成为全球、铁、铝、铜、锌和镍的大买家。德意志银行预计,2005年全球这六种商品需求的增量中,中国的贡献率高达98%。然而,随着将来几年中国团体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放慢,这个比例将会大幅降落,预计在今年将降落到61%,2007年将降落到45%。 中国对工业用金属的需求一向让国际市场“激动不已”,这并不是值得炫耀的好事。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时地困扰着中国当局和企业。 去年,国内钢铁企业遭遇国际铁矿石巨头联手提价,会商至今尚无效果。不久前,国际炒家行使中国“国储铜事件”套利,迫使中国大量抛售国家贮备铜。在曩昔几年里,国际贸易中时常发生如许的征象——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舆论界的普遍看法是,中国缺乏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国际炒家则乘机从中渔利。 德意志银行强调,虽然中国将来几年将削减工业用金属的进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总的进口量削减。马骏预计,中国的进口仍将以15%至20%的速度增加,这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至2倍,但进口结构会有所调整。 马骏认为,在2006-2007年度,中国15个行业的进口将保持强劲的增速,分别是航空、汽车、、快餐、黄金、高端IT服务、高端医疗设备、、核能技术、棕榈油、钾肥、人造卫星、大豆、电信设备和污水处理。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