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2005年1000家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05年1000家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间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中国企业家调查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加。推动这一高增加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渐渐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赓续增长。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工业增长值年度增加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显明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迅猛,2001年民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业务收入2.97亿元,2002年提拔至4亿元,2003年更增至6.08亿元,年均增加5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近两年我国经济延续保持9.5%的高速增加发挥了十分紧张的作用。与此同时,因为经济增加体例的粗放,以及经济增加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靠,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凸起,中外贸易磨擦赓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间在继承增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变化经济增加体例,努力构建协调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念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当局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周全了解上述情况,为当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间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体系共同组织实施了“2005?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体例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用问卷1207份,有用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体系误差。

        本次调查重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留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一、经营近况及发展趋势

        1、总体经营状态趋于好转、将来走势郑重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态,调查效果表现,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态“优秀”,43%认为“一样平常”,12.3%认为“不佳”,认为“优秀”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效果比2004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注解民营企业经营状态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态呈现显明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显明,重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效果表现,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态“优秀”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态越好。调查效果表现,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态“优秀”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见表2)。

        从不偕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态的差异显明,与2004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转变。近年来的能源严重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向保持优秀的经营状态;居民收入水平的进步、消耗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留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加给服装、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效果表现,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留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成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等行业经营状态优秀,认为企业经营状态“优秀”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态差于2004年,认为经营状态“优秀”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效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04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见表3-1、3-2)。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红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效果表现,折半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长,比认为削减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

        去年同期的调查效果大体雷同,呈现稳固增加的态势。

        从产品贩卖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显明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贩卖价格上升的重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而房地产业、留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贩卖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因为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降落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红利情况受到肯定的影响。调查效果表现,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红利情况“好”(包括“特别很是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特别很是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削减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特别很是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削减7.8个百分点(见表4)。

        3、预期比较乐观,将来投资信念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将来体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效果表现,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态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称,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见表5)。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效果表现,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长”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削减”,计划“增长”的比计划“削减”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长”的与计划“削减”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注解,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题目的重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效果表现,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透露表现将来计划投资额将“增加”,13%透露表现会“削减”,透露表现“增加”的比透露表现“削减”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效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细致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透露表现将来投资额会“增加”的比透露表现会“削减”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见表6)。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效果表现,“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庞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折半(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重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特别很是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见表7)。

        二、产品出口情况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03、2004)进出口总额年增加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加。对外贸易的敏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效果表现,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见表8);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贩卖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长”,比“削减”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态有显明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长”,比“削减”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长”的仅占27%,与出口“削减”的比重雷同,中部地区出口“增长”的仅24%,反而比出口“削减”的少4个百分点(见表8)。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敏捷扩大,与重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肯定的影响。调查效果表现,超过折半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重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信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显明,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见表9-1、9-2)。

        三、发展中的题目与停滞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加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企业的敏捷发展。同时,因为目前经济体系体例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系体例的约束尚未得到彻底消灭,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微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题目和停滞。此次调查表现,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题目: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碰到的重要停滞。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重要停滞,调查效果表现,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碰到的重要题目是如何进步发展水平题目。调查效果表现,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重要停滞,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进步”(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名誉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肯定距离,尤其在外部名誉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增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名誉环境,调查效果表现,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效果削减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态,调查效果表现,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注解,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赓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

        况下,如何珍爱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正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定,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效果表现,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效果削减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定,调查效果表现,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效果削减10个百分点。调查注解,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定,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见表11)。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严重状态依然比较紧张,民营企业发展体例亟待向集约型变化。

        中国是一小我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加的同时,资源瓶颈束缚也越来越明显。始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变化增加体例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曩昔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严重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转变。

        调查效果表现,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严重状态“趋于缓和”,36%认为“转变不大”,仅5.6%认为“更加紧张”;29.1%认为目前电力严重状态“趋于缓和”,44.1%认为“转变不大”,25.4%认为“更加紧张”;12.2%认为目前煤炭严重状态“趋于缓和”,35.6%认为“转变不大”,39.5%认为“更加紧张”;4.1%认为目前制品油严重状态“趋于缓和”,22.4%认为“转变不大”,69%认为“更加紧张”;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严重状态“趋于缓和”,53.5%认为“转变不大”,17.4%认为“更加紧张”。

        调查注解,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严重状态显明趋于缓和,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铁路运输与去年情况相比转变不大,而能源严重尤其是制品油严重状态有增无减。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加做出紧张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效果表现,与2004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长”,比认为“削减”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长”,比认为“削减”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长”,与认为“削减”的大体相称。以上效果注解,民营企业发展体例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变化。

        四、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意见建议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征象显明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加、低通胀的优秀形势。与此同时,因为消耗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加速度的延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效果表现,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注解,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盼望在继承保持目前稳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见表12)。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紧张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赓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效果表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显明的措施包括“限定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特别很是有用”,43.5%认为“比较有用”)和“限定新居转手交易”(42.9%认为“特别很是有用”,41.9%认为“比较有用”);其次是?开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长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进步房贷利率”(12.3%、57.6%)和“增长地皮供给”(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显明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效果表现,49.2%预期2006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降落”,预期“上升”的比预期“降落”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显明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认识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效果表现,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认识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况。调查注解,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茂盛的实际需求,买房投资或谋利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加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系体例改革成效显明,对当局变化职能期望较高,盼望金融、财税体系体例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加的同时改革也在赓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渐渐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调查效果表现,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庞大多显明高于认为“尚未奏效”的,注解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于各项改革,按民营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结果很好”+“结果较好”的比庞大小)排序依次是:产权制度改革(34.6%)、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1%)、当局职能变化(31.1%)、健全社会保障系统(31%)、地皮制度改革(23.3%)、投资体系体例改革(21.3%)、财税体系体例改革(16.9%)、金融体系体例改革(15.9%)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1%)。

        当问及当前最紧迫的改革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当局职能变化,选择比重为65.3%,注解企业经营者对当局职能变化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体系体例改革、财税体系体例改革、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以上选择比重均超过三成,分别为39.9%、37.6%、34.1%、33.3%和31.5%。与去年调查效果相比,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和金融体系体例改革的紧迫性显明上升,应引起当局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注: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民主建国会中间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中国企业家调查体系--《2005?千户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