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机械工业已步入稳固发展期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增速放缓但不会大幅下滑
        《中国工业报》:作为中国机械工业最大的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的向导,您如何评价当前我国机械工业的经济运行状态,以及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特点?
        于珍:从2002年起,我国机械工业经历了延续三年的超高速增加期,每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幅度都达到了25%以上,最高年份增加幅度达到了31.9%。这三年是机械工业发展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但是自从去年国家增强宏观调控以来,机械工业的增加速度已经显明放缓,2004年4月以后,产销增速逐月回落大约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速已降至20%以下。机械工业由前三年的超高速增加期转入平稳发展阶段。
        我们认为,今年机械工业的增加速度虽然比前三年有较大回落,但仍然是比较高,也是令人写意的。这是吻合国民经济和谐发展规律的。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完成工业化过程中,对装备需求的总量和水平都将维持一个相称长的茂盛时期,而且我国机械工业具有显明的国际比较上风,扩大出口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伟大动力。因此,我们对机械工业的长远发展前景充满信念。从近期看,除汽车行业外,多数机械企业目前在手的合同量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尤其是电力装备的订货量仍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我们认为产销增加速度不可能进一步大幅下滑。预计今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加15%~20%。
        《中国工业报》:您在年初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曾透露表现,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将继承回落。如今看来,这一判断已开始得到印证。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所调整,执行“双妥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经济增加可能放缓。请问,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对机械工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于珍:去年4月,国家宏观调控对机械工业的影响开始展现,当时一些同道曾经忧虑,因为滞后效应,机械工业更大落差可能在四季度或稍后出现。但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执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现实实行效果除对个别行业影响较大外,总体看,机械工业各项指标降落“比较温文”,产业结构转变趋势与产业政策的取向大体相近,全行业仍呈现高速平稳发展态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因为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机械工业部分行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转变。此外,当前资源和环境对行业发展的束缚显得更加凸起。去年以来,机械工业所需原材料,如钢材(尤其是矽钢片和发电设备用钢材)、有色金属(尤其是铜导体材料)以及能源(如电力、焦炭)的供给越来越严重,价格频频大幅上扬,甚至有价无市,即使在增强宏观调控以后,矛盾仍不见缓解。
        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的同时,运力严重,尤其是大型装备产品运力格外严重,也紧张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此外,因为环保要求进步,机械产品的能源行使服从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在对机械制造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
        红利空间受到挤压变化增加体例愈显紧迫
        《中国工业报》:在成本周全上涨的同时,机械产品却无法通过贩卖价格的合理提拔去消化成本的上涨,红利空间受到上游产业挤压。那么,如何改变机械工业的这种窘境?
        于珍:我们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等当局有关部门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建议以进步庞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自立能力为核心,加大对产需双方的组织和谐力度,坚持以我为主,“打捆招标”,加大对国内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取和攻关的支撑力度。对改善部分机械工业重要原材料的供给提出详细建议:一是加大国内钢铁企业的攻关力度,以期尽早脱节受制于人的困境;二是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加大同一对外采购和合理定价的工作力度;三是采取措施削减中心环节加价,加大产需双方直供比重;四是优先保障承担国家重点义务多的重点企业的材料供给;五是请有关部门组织和谐,适当进步变电工程造价,进而适当进步大型变压器合同价格。同时,考虑到轿车工业在机械工业以至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伟大影响,考虑到农用车对解决“三农”题目的紧张作用,建议国家认真研究改善轿车和农用车产品的消耗环境,促进这一至关紧张的消耗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指导全行业企业适应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由高速增加向平稳增加的变化,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步对变化增加体例紧迫性的熟悉,果断将速度效益型的增加模式变化到质量和水平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新品产值增速偏低自立开发题目再次凸显
        《中国工业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机械工业的自立开发能力微弱。请问,您对我国机械工业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如何评价?在此方面有什么改动的措施和想法?
        于珍:因为机械工业是一个行业覆盖面特别很是宽、产品关联度很大的产业,要周全、客观、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这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如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正在组织行业内外的数百名专家和“两院”院士,对这一题目进行专题研究。在这里,我只能向你简要介绍一下对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基本评价,以及我们认为在往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和办法。
        近几年,因为我国工业管理体系体例改革和科技体系体例改革的赓续深化,机械工业13个分行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七个大类125个小类)的技术水平发展状态有较大差异,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通过当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拉动,近年来科技水平有了特别很是大的提高,能够基本知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必要。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机械工业自立创新能力的进步仍然面临着一些凸起的题目:一是技术来源紧张依靠于引进,例如大型核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发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超高压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都是如此。二是高水平产品的发展速度知足不了用户需求,有些还不得不大量进口,如:数控机床近几年尽管发展很快,产量不小,但仍不能知足国内飞速增加的市场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今年上半年新产品产值增速低于全行业总产值增加速度的征象也警示我们:这将影响到行业发展的后劲。
        机械工业将果断贯彻中间精神,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把进步自立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作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拔产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目标总量跻身世界前三位
        《中国工业报》:“十五”期间,机械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历史上增加最快的时期,为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制订的情况?
        于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辈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紧张义务,在“十一五”加快提拔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水平。从去年开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就受国家发改委果委托,组织机械工业各专业协会、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各方面力量,开展了“十一五”
        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研究,在充分研究了装备工业发显现状、存在差距、发展环境和需求形势,以及对国民经济各重要领域“十一五”庞大工程项目建设发展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建议稿)》,以及庞大装备、行业科技、质量、标准化、节水、节能、节材、进出口等十个综合性行业规划征求意见稿,如今正在继承组织有关专业协会抓紧完成电工、重型、石化、通用、印刷机械、制冷空调、塑料机械、农机、工程机械、内燃机、汽车、机床、轴承、液气密、通用零部件、模具、仪表、环保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热处理等20个专业性的“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装备制造业如今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此阶段潜藏着许多危急,因此行业发展处于极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建议“十一五”装备制造业的引导方针是:国家指导、市场推动;总体提拔,重点突破;节约资源,珍爱环境;增强基础,凸起成套;接纳转移,自立创新;强大企业,培育集群。提出的“十一五”目标是:工业增长值年均增速在12%左右,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三位,以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冶金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为代表的庞大装备基本知足国内需求,一批紧张产品的自立创新能力有显明进步。并初步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基础装备、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原材料工业设备、当代农业设备、环保设备、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等七大装备制造业领域和增强基础工艺及共性技术研究的建议。提出了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一是增强组织和谐和产业重组;二是制订并实施若干专项计划;三是落实一些扶持政策;四是制订庞大装备技术政策;五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六是加快培育工程公司;七是建立健全服务系统等。与之响应的“十一五”行业工作思路是“区分不同条理,执行分类引导;加强自立创新能力;扩大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推进装备制
      造业信息化;加快结构调整和体系体例创新。”
        总之,“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自主自强意识,狠抓结构调整,变化经济增加体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的装备制造业强国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建议稿)》的重要精神。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