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行业十年来利润首次降落 去年全行业平均降幅15%
商务部最新统计表现,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约100亿元,下滑近6成,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受整车业低迷和钢材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出现10年来的首次利润降落。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副院长日前指出,零部件制造业利润的降落,不仅与车市低迷、整车厂对零部件的需求削减有关,也与整车厂将降价压力转移给零部件企业,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有关。其中,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最为凸起。 钢材涨价凸现中国零部件行业脆弱 在7家与钢材密切相干的本土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本土零部件企业听到的都是“影响太大了”、“快没有办法撑下去了”如许的抱怨。 这些企业的业绩报告表现出,大多数国内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蓦地降落的情况,利润急剧缩水。据深沪两市50余家汽车类上市公司宣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报表表现,业绩下滑重要是一些乘用车及零部件企业。 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预报报告表现,该公司200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降落。该公司还展望,因为继承受离合器产品价格降落及钢材价格上涨的双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一位知情人士吐露,该公司今年的利润降落幅度可能达到50%。 以生产贩卖车轮、车箱为主导营业的上市公司一汽四环,其情况也不乐观。公司延续两年亏损,年亏损达8000万元以上,预计今年将继承亏损,而且会更加紧张。 这两家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国内零部件制造商利润缩水的一个缩影。据业内人士分析,在曩昔的一年中,整个零部件行业的利润平均降落幅度是15%,其中车轮行业基本是全行业亏损。像车桥、曲轴这些与钢材密切相干的零部件,更由于原材料价格狂涨而遭受重创,行业利润降落高达25%?30%。 “国内零部件行业的脆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一位人士语气沉重地说。 利润底线求生存 汽车上下流对弈升级 在国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价格因为主机厂转嫁成本再度下调的双重挤压下,大多数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举步维艰。 “昨天用户还要求我们再降20%。原材料价格上涨得这么厉害,我们都快成卖铁的了!”一家底盘生产企业大吐苦水,口气虽诙谐,却透着股让人难以消受的酸楚。 因为零部件采购成本平均占整车的70%?80%,从去年开始,车市价格战导致的利润流失,现实上大部分被转嫁到了零部件供给商身上。佛山市顺德区威奥振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贩卖经理周祖华抱怨说:“整车厂几乎把所有风险全都转移到我们这里了。如今与整车厂家谈配套价格时,必要讨价还价,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 去年年底,一汽轿车对马自达6的100多种零配件调价,最高降价幅度达到40%;今年年初,上海通用汽车公布下调部分别克车型零配件价格,共505种常用易损零配件平均降幅近21%,其中最高降幅达50%。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加入对零部件降价的行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因为原材料的价格赓续上涨,经济型轿车可能会每辆车增长1000元左右的成本。将来零部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主机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博弈也将继承升级。而且,在主机厂转嫁成本的压力作用下,零部件价格的堡垒会在今年出现松动。 国内零部件行业重组势在必行 与本土企业“见风就感冒”相反,在中国生产的外国零部件企业好像并没有受到原材料涨价这股寒流的影响。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口气入耳不出抱怨,也听不出太多的担忧。 对于如何规避风险,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举例说:“如今全球许多地方都能够找到康明斯的影子,这就说明一个题目,跨国公司在给整车厂配套的过程中,企业会努力规避为单一厂家供货带来的风险。如许,企业就可以避免受到整车降价的影响。”据该负责人介绍,因为他们掌握了专利和独有技术,生产规模又很大,所以在与原材料供给方以及整机厂的会商中,就不会像中国零部件企业如许没有话语权。 据了解,虽然国内许多零部件企业已经通过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目前的压力,但结果并不显明。江苏松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蒋永玉副总经理分析认为,假如原材料价格继承上涨的话,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镌汰兼并将不可避免。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当整车市场利润丰厚时,零部件产业结构性缺陷被临时遮盖住;但当整车市场走到激烈竞争的阶段,中国零部件行业的脆弱便凸现出来。这重要是由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成本上风,加上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太差,导致企业对国内市场依靠过于紧张的题目原形毕露。 专家认为,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原材料涨价是完美市场秩序和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前提。随着生存压力的渐渐升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重新洗牌势在必行。(来源:人民日报-- 《市场报》刘榴)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