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省外投资面临五大疑心
记者从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上获悉,作为现代第一大商帮的“浙商”,一方面贵为各地招商引资的“座上宾”,一方面却因投资环境中的诸多题目而忧?。 论坛主理方提供的材料表现,目前浙江人在省外经营发展的约有400万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万家,对外投资总额近6000亿元。这些浙商在一些地方受到了空前“礼遇”,但也有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仍不尽如人意。据一项调查报告表现,2004年全国各地浙江企业联合会接到当地浙商投诉达数千件。归纳起来,浙商们重要面临五大疑心: “重招商,轻安商”。对在外投资的浙商来说,“开门迎客、关门拔毛”是经常会遇到的征象。一些地方开始时当局很热情,可企业进来后,刁难、卡要的就出现了。去年4月,一位浙商在安徽省某县与有关村委会签订了4000亩林木流转承包经营合作项目协议,合同期限22年,并计划在当地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木材加工厂。浙商者按合同约定付出了地皮承包金、苗木费及栽植管护费,一年来林木长势优秀,但今年初这个县有关向导忽然指示停止合同,使浙商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失信违约”。一些地方因为当局向导的换届、政策转变、当局办事不规范、承诺不兑现等因素导致的“当局失信”,让不少浙商吃了苦头。据中部一省份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报告表现,在随机调查的60件企业投诉案中,涉及当局及其职能部门的33起,其中属于当局部门契约、名誉观念不强和承诺不能兑现的达20起。 浙江台州的一位商人去海南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双方最初的合作会商和关系都很好,效果当他把钱投进去后,却发现当局把高速公路的建设权又让给了别的单位,于是只好和当地当局对簿公堂。虽然法院判了当局败诉,必要赔偿这位浙商的损失,但因为对方是当地当局,判决迟迟得不到实行,令这位浙商心寒不已。 “办事服从低”。当局有关部门办事服从低下也是令浙商烦恼的事。从各地的情况看,当局层面每每是“上热下冷”,上面强调改善投资环境,但在一些详细题目的操作过程中,当局的中心层不时会出现“梗阻”。相称一部分浙商提出,不少地方当局都存在办事程序繁琐、服从低下的题目,“门难进、脸难看、服务态度不好”是很多地方的通病。 “吃拿卡要”。乱收费成为浙商投诉的另一个指向。虽然各个地方为了吸引投资者,减免了许多费用,但一些浙商认为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征象。有的地方在投资初期能享受到各种优惠甚至减免政策,一旦项目建成运行,各种名目的收费、罚款就一拥而上,让人“应接不暇”。 有浙商反映,海南、河南个别地方“吃拿卡要”征象很紧张。“甚至去办一本执照和产权证书,都有办证人员把你逼到墙角,告诉你盖一个大印多少钱”。一位撤离河南之后的浙商如许说。但也有浙商介绍,河南部分地区渴望树立诚信品牌,在改善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仇富’生理”。社会上的“仇富”生理,常常让外出投资的浙商难堪特别很是。有的地方,还有“均贫富”的思想,认为从老板那里偷一点、拿一点很正常。(来源:新华社)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