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进出口企业需早应对新普惠制提前实施
欧盟近日公布,将原定今年七月一日启动的新普惠制提前至今年四月一日开始实施,对部分产品将削减优惠幅度直至取消优惠。专家指出,这对中国相干外贸出口将造成肯定的影响甚至冲击,进出口企业需及早应对。 根据新普惠制方案,斯里兰卡、泰国等国的部分商品将享受普惠待遇,中国十六大类五十章产品则将悉数“卒业”,工业制制品中只剩工艺品和珍藏品继承享受普惠制待遇。 据悉,欧盟现行的普惠制安排始于一九九五年。普惠制全称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简称GSP。它是世界上三十二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给予的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 中国是欧盟普惠制的受惠国,部分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享有关税减免优惠。近年来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赓续增长,致使欧盟赓续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从一九九六年开始,欧盟相继削减中国的“受惠”产品。 目前,作为进出口基地的广东,出口工业品中的鞋类、玩具、家具、玻璃及陶瓷成品、皮革及外相成品、游戏及活动用品等均已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待遇,机电产品、塑料和橡胶、纸品、钟表等商品亦将于四月一日“卒业”。今年四月一日后,出口工业产品中只剩下工艺品和珍藏品可以享受欧盟普惠制优惠。 专家指出,普惠制是一项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关税政策,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欧盟渐渐取消中国的普惠制优惠待遇是不可避免的。 面临严厉的形势,中国进出口企业须调整策略,尽量削减负面影响,用好、用足普惠制的最后优惠。在新形势下,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追求和应用新的优惠措施就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必由之路。企业还应增强信息搜集,变被动为自动,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出口方向,规避“卒业”机制的影响。 据了解,中国于二OO二年十月一日起开始签发《曼谷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去年一月一日起开始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实书和《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优惠原产地证实书。有关专家认为,广东外贸出口企业应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申请办理出口到韩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干产品的优惠原产地证实书。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