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中国反推销从当局、协会和企业三方面走向成熟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几天前结束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宣布的一串数字引人关注: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提议反推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共12.6亿美元。同期,中国共对7种进口产品提议反推销调查,涉案金额约6亿美元;完成了对5种产品的反推销初裁和对2种产品的终裁。

      对这一串数字,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反推销专家周世俭认为,这注解中国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战中渐渐成熟,开始学会使用反推销等武器来应对国外产品的大举进入。

      中国的这种成熟表现在当局、协会和企业多个方面。从当局来说,在应对国外的反推销调查方面,今年中国妥帖解决了焦炭贸易争端,在应对反推销大要案中取得了成效。在应对外国产品的推销中,商务部增强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完美了汽车、钢铁、化肥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遏制了推销产品进口,规范了竞争秩序。

      以企业利益维护者姿态出现的各类商会、协会正在越来越尽职地履行本身的功能。加入WTO后,以协会为主体参与应诉国际贸易争端,既节约了企业单独应诉的成本,又进步了成功的概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反推销的博弈中日渐成熟。很多企业开始增强行业内部的合作、积极建立市场预警机制。更多的企业则积极了解出口国和国际市场的经济走向和行业动态,赓续调整产业结构、出口策略和方向,未雨绸缪。

      对于中国企业在应对反推销上的提高,曾经在1982年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处秘书身份参加中国第一路反推销案的应诉工作并获胜的周世俭颇感欣慰。“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特点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打不过就走。但是在反推销中,只有积极应诉,坚强抗争,你才能维护住本身的利益。”

      据周世俭介绍,目前中国企业对欧美方面的反推销诉讼应诉率基本上达到10%,但对其他国家还比较低,尤其是对印度的应诉率最低。

      周世俭提示,如今中国已是贸易摩擦高发区,中国产品将会持续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反推销调查,而且这个时期将有可能“持续二十年”。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佟志广认为,中国遭受如此密集的反推销调查一方面说明这几年中国的出口太成功,确实给别国的制造业造成肯定冲击。尤其是轻纺产品、服装、鞋袜甚至农产品、钢材、化工质料。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产品的出口缺乏组织性,多头对外,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经营同样的产品,内部存在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的效果就是低价竞销。佟志广建议,当前应该增强行业协会和谐自律的作用,起码在外部市场应该维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价格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提示,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真正对中国反推销的岑岭可能是2005年。出口企业应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看重培育品牌,相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美自我束缚的出口机制,以削减可能遭遇的反推销调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