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
“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浙江商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无论从数量照旧质量来看,“浙商”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500万浙商闯天下 据浙江省工商局的初步调查,目前浙江人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390万之多,加上境外的100万,目前有500万浙江人在中国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目前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万家,注册资本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各种不同情势的商会、促进组织就有150个。 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徐志祥说:“走南闯北经商、漂洋过海创业的基因使得浙商群体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商’。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外流、外溢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凸起征象,浙江个私民营资本在全国东南西北中掀起了阵阵投资热潮,形成了向外投资的‘井喷’征象。” 中国第一商帮已经“商”遍天下。在美国,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是这个国度的三大汽车配件供给商之一,纽约的曼哈顿,也活跃着温州人的身影。在上海滩,如今有5万多家浙江企业在此发展,其中有肯定规模的有2000多家。平均5家在上海注册的外省市企业中,就有一家来自浙江。在上海经商的浙江人达25万人之巨,所办企业注册资本达610亿元。在重庆,由鞋业巨头温州奥康集团牵头,联合其他企业投资10亿元打造的“西部鞋都”已正式奠基…… 经济学界对此的评论是,曩昔是“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如今是“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一贯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浙江已经被誉为“老板之乡”。 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有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11亿元,这些指标延续6年稳居中国第一。同年中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综合实力排名500强中,浙商占了188位,据全国之首,在全国的十大民营企业中,浙商占了4席。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营企业50强中,浙江的企业就达到26家,超过半壁江山。 浙商发展态势强劲 在山东流传着如许一句话:“曩昔山东人给浙江人讲革命道理,如今浙江人给山东人讲发展道理”。浙商对客地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示范。 据统计,浙江人在山东投资人数达4.05万人,在江苏省的投资人员有6.46万人。除了民资丰富,外省看好浙商更紧张的是浙江企业机制天真、理念先辈、善于市场运作。据南京的浙江商会统计,该会会员每年为地方创造税金一亿多元,并且热心公益事业,捐助已达300多万元。 经济学者们说,浙商正在引领中国民营经济。目前为止浙江的产业转移在省外各地已经有序睁开,浙江人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好的体例,如“基地在外-市场在外-合成在内”的模式,如“基地在内-市场在外-研发在外”的模式,如“商务在外-总部在外-集散在内”的模式,以追求市场、研发、生产的最佳组织状况。 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报告说,如今全国各地的浙商发展态势强劲,把握住了新一轮的获利机会,投资体例从单枪匹马走向集团作战。如由当代联合控股集团、传化集团牵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五金城、中国皮革城等10多家大型民营企业共同投资的山东当代国际物流港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6000亩,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总投资53.6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预计年贩卖额达220亿元。“九五”以来,浙江至少有7000多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全国各个领域。 专家指出,无论总量照旧从活跃程度看,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大陆最大的民间资本溢出地,而浙商正是资金流的操纵者。 借机布局反哺母地 浙江商人强势外拓,有企业外迁、税源流失和资金外流的一壁,也有产业延伸、网络延长、辐射强化、品牌提拔、积极反哺的一壁。 浙江有个妇女叫王荣生,在西北承包了三口油井,她说但愿她的油井能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加一点油。已故的王均瑶在长沙包飞机的时候,人家说他胆大包天,他说我是心系故土,盼望浙江的民营经济能够腾飞。章鹏飞在山东投资数年,他说浙江是我的老营,浙江缺什么我就在表面干什么,如今浙江缺煤他就预备在济宁枣庄收购煤矿。他称本身是为浙江经济发展拾柴火的人。 浙商对浙江的反哺作用已经十分显明。在各地频送秋波、诚邀浙商创业的氛围下,浙商有的悄然间开始重新“借机布局”,经商领域从传统的流通,重点转向制造实业,一种头靠上海,触角伸向西部设立基地的新产业布局正在形成。浙商在上海设立的分部或总部达5万之众。同时,浙江人积极运用各种战略机遇,参与国企的已达200多家。 浙商务实的名声强化浙江名誉。浙江商会已经成为目前最具市场口碑的整体。浙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务实、诚信、勤劳、乐善好施、讲求名誉的品质与浙江省委、省当局倡导的名誉浙江建设内外呼应,为浙江赢得了名誉资源。把招商重点放在浙江,已经成为内地各省招商的基本思路,这为浙商外拓赢得了少有的创业环境。 浙商的根在浙江,浙江经济与浙商的关系就像心脏和血管的循环体系一样,来自外省末梢神经的大量信息,及时、正确地传递到本土,本土经过分析处理,又敏捷地反馈,遥相呼应。浙商的这种信息反哺促使浙江经济先人一步体会到了增加体例变化的迫切性,先人一步感受着提拔产品附加值的迫切性,先人一步地把握着新一轮经济的各种发展机遇。 “浙商”能走多远 合法浙商纵横四海的时候,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发出了一个疑问,浙商会像曩昔“晋商”“徽商”一样走向灭亡吗? 应该看到,浙商外出经营走的是一条自觉、自闯、自助的路子,态势强劲同时也存在着风俗于单打独斗,各走门路,各自为战的局限。目前,全国各省都有自觉的组织,但基于血缘、宗族和同亲关系而建立,排他性强,比较封闭,条理不高。如山东有浙江商会,烟台有温州商会,南京有宁波、温州经济促进会。在发展过程中他们碰到很多困难,虽然有自觉组织的支撑,但缺少当局支撑和体系支撑,呈散兵游勇状,群体上风没有得到团体发挥。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浙江人经济呈现从流通到生产,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网络的态势,但多数浙江人外出是受到后发省份优惠政策的吸引,走的是浙江经济曾经走过的路,产业条理偏低,多数是“三高一低”企业,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商贸流通畅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要素产业介入不多。有的是再图优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是低位转移、异地重复,浙江扔掉的,外省捡曩昔。 浙江人经济的整合、指导已日显紧迫。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浙商应该有深刻的危急感,浙商要往思想的深处走。 民营企业家必须是创业者又是思想者,既保持激情又拥有理性,曩昔我们靠胆子,如今还要靠脑子。鲁冠球有句名言,科学发展观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赢利和持续地尽社会责任。邱继宝也有一句名言,技术上的飞跃固然紧张,但更紧张的是思想上的飞跃。 郑宇民说,浙江有不少民营企业积累了三五百万资产,就认为原始积累完成了,其实这是不精确的,中国有句老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个“竹”就是代表文化、代表知识、代表伦理道德。浙江的企业在完成实物资产的积累以后,必须继承先人一步努力积累伦理的、无形的、自立的知识产权,企业的自立知识产权重要包括不同于他人的核心技术专利,不同于他人的品牌价值。(摘自浙江日报裘立华朱立毅新华社专稿)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