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铜进料加工贸易上风尽显
随着9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耗税政策的关照》(财税〔2012〕39号)的出台,今年与铜精矿相干的进料加工贸易政策再次发生改变,进料加工贸易下精铜出口的税费得到大幅降低,冶炼企业积极性得以提拔。 据了解,一样平常贸易体例下的铜精矿进口需按全价缴纳17%的增值税,而此后的精铜出口环节中,高纯或非高纯阴极铜还需征收5%或10%的关税。因此一样平常贸易体例下冶炼企业从海外购进的铜精矿,再加工为精铜出口将面临高昂的赋税成本。 而进料加工贸易在税额征收环节上则与一样平常贸易体例下的铜精矿进口有所不同。据了解,今年铜精矿进料加工贸易的征税体例已由按出口货物离岸价(FOB)征收3%的应纳税额,变化为与适用税率(17%)相挂钩的征税体例。 “若按"精铜出口的FOB价与精矿购进价差额的17%的征税体例,铜精矿进料加工贸易应纳税额削减的比例为约为76%。”五矿期货金属研究员张傲分析道,按此种征税方案铜精矿来料及进料加工贸易的出口环节应纳税额将明显削减,“这一税额计算模式现实会将出口举动等同于内贸”。 除出口税率调低所带来的利好,进料加工贸易自己还具备比价上的上风。“今年沪伦比价低迷,以一样平常贸易体例下精铜进口为例,5月份的亏损幅度甚至达到了4000元/吨。相比之下,因为铜精矿进口与精铜再出口都按照美元结算,进料加工的利润理论上与内外盘比价不存在关联,企业就少了在比价上的亏损。”张傲透露表现。 五矿期货副总经理陶阳认为,在比价不合适时冶炼企业进行铜精矿一样平常贸易将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进口大幅亏损的情况下,进料加工贸易能够规避比价损失,且目前应纳税额还有较大幅度的削减,预计冶炼企业会更加正视此种贸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进料加工再出口的精铜并非肯定要交割至LME亚洲仓库,可以直接销往关外保税区。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这外观上看可能是增长了保税区的隐形库存量,但实质上是将关内精铜库存转移至了关外,保税区为国内精铜出口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渠道。 “进料加工贸易体例的产制品再出口将缩减内贸量,精铜出口量高速增加或将挤压国内精铜供给,出口量若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精铜现货市场产生影响,相对利多国内铜价。”陶阳认为,该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会在将来渐渐展现。 信息来原:上海金属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