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蜜罐”打破之痛
从去年12月16日开始,纺织品等传统产品报关出口,只能拿到下调以后的退税率,为此企业至少损失2个百分点以上的毛利。对此,深圳深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君内心的一笔帐特别很是清楚:“我们公司一年出口额为7000万元,由于这次退税调整,一年将削减收入140万元。”去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曾发出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关照,对企业在12月15日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执行调整后的退税率。此前,2004年纺织品出口退税已经下调4个点。 去年以来,中国积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通过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限定高能耗等初级产品的出口,数十个行业退税率下调2%至8%不等,部分行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今年初则已周全执行。这是继2003年下调退税率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整。 政策有保有压 据记者了解,这项从去年底开始实施的出口退税改革,涉及行业浩繁,完全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的就包括,“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自然气,有色金属及废料等金属陶瓷;25种农药及中心体,部分制品革,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等”,此外将陶瓷、部分制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将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8%和11%;将纺织品、家俱等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将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同时,为鼓励高技术产品出口,将有庞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13%进步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质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进步到13%.退税率的有升有降,充分表现了政策的有保有压。 我国从1985年开始执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加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体系体例改革和出口增加发挥了紧张作用。但在外贸出口快速增加的同时,出口欠退税题目越来越紧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历史的旧债 据统计,2002年底,中国累计出口退税欠款高达2477亿元。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的退税欠款,给中间财政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还款压力。早在2003年,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和税务总局等相干部门经过共同酝酿,提出了旨在由中间、地方和企业共同分担这一压力的解决方案。经过数月的讨论,此方案最终在昔时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得以确定。 为什么在曩昔几年内,出口退税的欠账越积越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外观上看,其成因是中间财政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不能知足出口贸易增加的必要,但从深条理分析,是由于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据了解,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在增值税的征收环节,是中间财政与地方财政按照75%∶25%的大致比例进行分成。在出口环节,却是中间财政负担了悉数退税,地方当局不承担任何退税责任。近几年中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幅达30%以上,再加上出口退税率普遍上调,出口退税额也在赓续上升,使得中间财政付出压力加大。 2003年因为出口欠税紧张,国家出台了近年来最庞大的一次退税机制改革。这次改革是涉及财政、外贸等诸多方面的庞大体系体例调整,重要内容: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2003年10月起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由15.51%调整到12.51%。二是加大中间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撑力度,即往后中间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耗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三是建立中间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间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四是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系体例改革。五是累计欠退税由中间财政负担。 2005年8月,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国务院再次对出口退税政策加以调整: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出基数的部分中间与地方的负担比例由75∶25调整为92.5∶7.5。同时,改动出口退税退库体例,悉数出口退税改由中间同一退库,响应取消中间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大大减轻了地方当局财政付出的压力。从2005年至2006年9月,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微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大多是调低或者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退税率,如汽油、煤炭、矿物、有色金属、皮革类质料等。 出口结构调整是出路 业内专家分析,2003年和2006年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庞大调整,其实质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渐渐降低因为长期以来过于依靠出口对相干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削减贸易风险,调节高额顺差状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出口大省浙江为例,2003年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显明,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比重从2003年的37.3%降落到2006年1-9月的30.1%,机电产品比重由34.4%上升到41.5%,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省出口第一大类商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由5.0%上升到10.0%。当然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是退税政策、其他外贸政策、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退税政策调整对调节高额顺差状态及出口增幅等方面没有较显明的成效,出口总规模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出口总额以每年增加三成的速度连上台阶,2004年突破500亿美元、2005年突破700亿美元,2006年则达到1000亿美元。 专家认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外贸模式已基本形成,应变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自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当局的过度依靠思想已有显明改变。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总体的影响远不如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人民币汇率的转变等影响大。可以预期的是,退税政策调整后,纺织品出口比重将进一步降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将有所进步,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也是国家政策调整所期望收到的成效。因为改革是一揽子的,在降低退税率的同时加快了对企业原来退税欠款的偿还速度,因为目前全国历年累计欠退税已基本还清,增长了企业资金,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影响·产业 纺织业:利润月减3亿元 国家五部委去年下达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补充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关照》中,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低为11%。 根据有关数据,2005年国内纺织品出口总额为440亿美元,出口退税额粗略估计约为194.6亿元。2006年1-7月,国内纺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幅为18.65%,预计第四季度纺织品出口总额在130亿美元,若退税率维持13%,出口退税额约为57亿元,下调至11%后,第四季度出口退税额将削减8.8亿元。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李质仙认为,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在政策实行后的每个月大约会削减行业利润3亿元。 中国第一纺织网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表现,从长远发展看,国内市场将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毕竟,任何长期依靠国际市场的国家都很难维持长久的出口增加率。据海关统计,2006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为913.62亿美元,同比增加24.66%,其中纺织品出口额累计为316.42亿美元,同比增加18.9%;服装出口额累计为597.6亿美元,同比增加28.3%。种种数据注解,再想通过大比例进步出口额来带动行业增加将日益困难。 企业不得不面对两个选择,一是生产产品在国内消化,二是将新增设备低价转让,自立镌汰新增落后的产能。然而,这对企业来说都是两难的抉择。因此,行业最终将回归到正视发展国内市场这一轨道上来。所以,有关方面应从鼓励内需、削减储蓄、支撑品牌运作策划等方面做文章,促使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尽快在内销市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而出台鼓励消耗的实质性行动应当成为下一步促进内需政策中的关键题目之一,这也是减缓纺织行业日益凸起的产能过剩矛盾的最佳途径。 对策·企业 费尽心机“消化”“损失” “出口退税率早在2004年1月1日就曾经调整过,纺织品从14%降落至11%,降落了3%;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7%降落至13%,降落了4%。这一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落2%,我们企业早故意理预备。和2004年相比,如今纺织行业的成本上升了大约20%”,山东鲁怡集团董事长王凤章说。 宁波维科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良根对出口退税税率下调透露表现了认可:“退税率下调,不仅有利于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进步产品价格,进步加工深度,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纺织业的低价竞争局面。中国企业不能再在价格上‘本身打本身’了。出口税率下调,就是逼迫企业来‘消化’掉这部分成本,让那些靠低价竞争的企业难的生存。”韩良根认为,因退税率降低而增长的成本,由外贸公司、工厂和国外客户三方各承担一部分,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出口退税政策是公开的,国外客户都知道退税率降低了2%,因此,企业完全可以向客户提出加价要求。“维科”会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在进步服务质量、开发产品品种上“跟上去”,这也是“维科”作为大企业的上风。 王凤章则透露表现,一方面,对于退税率下调增长的成本,将由企业和国外客户共同承担。根据目前情况看,有的客户乐意完全承担这部分成本,有的客户乐意承担60-70%,剩下的部分则由企业本身消化。另一方面,从今年起,“鲁怡”要找几个公司帮助开发内销品牌,如今已经开始动手策划这件事了。“我们也曾考察过国外市场,但是发如今国外建厂难度很大。在国内市场做本身的品牌虽然也不容易,比如至少必要两三年的培育期,建立贩卖网络也必要很大投入,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做本身的内销品牌。另外,我们对开发高科技项目,进行多元化运作也很有爱好”,王凤章说。 对策·地方 浙江: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来自浙江省经贸委果新闻表现,浙江省受出口退税影响最大的是纺织企业。在出口规模最大的绍兴,就有1729家企业受到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按照目前浙江省出口商品的规模和增加趋势静态分析,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会使去年年全省工业企业削减退税收益30亿元左右。 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也是浙江省出口额较大的商品,各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2-8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为削减出口退税率调整带来的损失,浙江很多企业已经在与外商会商,预备进步报价来冲抵损失。事实上,以往下调退税后,浙江省企业也没有出现预期“理论值”所表现的损失情况,由于企业已采取了进步售价和控制成本等减损措施。比如2004年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4个点,但现实上昔时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毛利率同比降落不到1%,到第二年毛利率已维持平稳。从长期看,企业必要进步产品附加值才能保住利润水平,不过短期内进步报价也是有用途径。 有关专家认为,退税政策调整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作用正在削弱。但可以预期的是,这一调整将使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纺织品比重降低,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进步。 山东:把握国际制造业转移机遇 据山东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全国统算账相称于综合退税率下调了3%左右,对山东省来说,大宗主干商品出口退税率普遍下调,退税收入削减了几十亿元。山东省退税率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小、比重低;退税率普遍下调的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占较大比重,退税率下调对山东省出口的影响将显明大于江浙沪等沿海其他省市。 该省外经贸厅负责人介绍,这次退税率调整,虽然短期内会给部分企业和部分产品带来不利影响,但长远来看有利于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负责人透露表现,要按照省委省当局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紧紧把握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充分行使半岛制造业基地品牌,积极承接国外分外是日韩两国的船舶、汽车零部件、电子、通信等制造业转移,培植新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加快行使外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改造,重点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改造,重点推动国有大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 这位负责人认为,对于纺织品出口大省来说,一个迫切的义务摆在面前,那就是尽快进步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加工档次和附加值。扩大纺织服装出口关键要在树立品牌、培植名牌上狠下工夫,加强国际竞争力。 短评 体系体例的疑心 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同时根据WTO规则,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执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必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中国自1985年开始执行出口退税政策。 随着我国出口退税规模赓续扩大,国家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越来越左支右绌。来自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表现,到2002年末,全国累计应退未退税额高达2477亿元,仅2002年新增出口退税欠款就有750亿元。虽然在2005年底针对出口退税拖欠紧张的题目,中间财政去年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追加出口退税资金750亿元人民币,也仅仅刚刚好还清2002年曩昔的历史旧账。国家财政所分配下达的出口退税指标,远远不能知足现实必要。出口欠退税的雪球越滚越大,对中间、对地方、对企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值得细致的是,现行增值税分配体系体例是产生出口欠退税题目的缘故原由所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行业转变。出口退税和出口增加的矛盾给中间财政的压力也会有所缓和,不过,要根本改变这个矛盾关系,还必要更深条理的税制改革。 名词诠释 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指出口企业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贩卖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耗税。对出口产品执行退税政策是国际惯例,是国家支撑外贸出口的紧张手段。我国从1985年开始执行出口退税政策,此后,分别于1994年、2003年、2004年、2006年进行过庞大改革。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