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消耗仍看好 “中国因素”继承炒?
在经历了2006年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储抛铜、企业清库并耽误补库、经济增加预期下滑等一系列事件后,中国铜及质料采购降落,今年1-9月,作为世界重要铜消耗国的中国出现了铜材进口大幅降落,出口大幅上升的倒挂状态,铜价也回落到7000美元附近。但对于将来铜的消耗,不少参加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铜会议的专家照旧持乐观的态度。 “虽然铜价较高,但是中国铜消耗量仍将继承增加,不过2007年增幅将放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主任尚福山说,“2006年中国铜产量将达到295万-300万吨,而且明年将继承增加,估计在320万吨以上。因为国内铜冶炼产能的快速扩张,2007年铜精矿供给将保持在相对严重的水平。” 中国五矿有色股份公司铜部总经理焦健认为,中国的铜消耗才“刚刚起步”,发展潜力依然伟大。他透露表现,中国铜消耗展示出了优秀的接续性,即从目前以当局付出(基础设施)为重心向以居民消耗为依托的消耗结构转化,中国将来在建筑、汽车等领域的铜消耗将快速增加。中国的铜消耗的增加预计可持续到2020-2023年,将来铜的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 中国将来铜消耗的看好,也使国外的金融投资机构再一次拿“中国因素”说事。 “中国铜需求量将呈长期增加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将使铜消耗量增长。中国必要大量进口铜矿石。” 英国UBS投资银行基本金属战略师 Ronbin bhar透露表现,他长期看好铜市,大量铜的需求还会推动价格的上涨。 英国巴克莱银行商品研究部经理Kevin Norrish也频频强调中国强劲的需求,他认为,中国将会大肆采购铜精矿、电解铜,从而可能推动铜价再创新高。7000美元将是明年铜价的底部。 国内专家则反对频频夸大“中国因素”。焦健透露表现,中国因素只是推动铜价上涨的一个因素,而不是主导因素,美国、欧洲、日本强劲的消耗,美元的贬值等缘故原由都是推动铜价上涨的缘故原由。 尚福山也指出,尽管中国每年消耗的铜数量很大,但在中国消耗的铜当中,有相称一部分是以制制品的体例被销往了世界各地,由其他国家消耗掉了。因此,铜价高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效果,而并非单纯的“中国因素”。(本报记者 史爱萍)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