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我国稀土行业面临尖端产品产业化瓶颈
      时间:2017年12月26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期在“稀土之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获悉,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稀土科研、应用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眼下我国稀土行业在尖端产品产业化上依然面临发展瓶颈题目。
        稀土有“工业味精”之称,是珍贵的战略资源。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介绍,稀土应用120多年来,平均约3年就被研发出一种影响较大的新功能,适量添加稀土可大大优化传统材料的性能。如冶炼钢、铝时添加一些稀土元素,产品韧性、延展性、耐腐蚀性可明显进步,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可达传统磁体的8倍到10倍。
        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张宏江介绍说,目前稀本地货品已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冶金、化工、航天、机械制造、医疗等高技术领域,稀土科研的投入产出比在1比24以上。目前,全球稀土行业及相干应用产业的年产值达上千亿美元。
        令人难堪的是,我国虽是头号稀土资源国,但却是技术弱国、产业小国。目前,我国稀本地货品及相干应用产业的年产值仅有500亿元左右。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马志洪介绍,我国稀土科研、应用起步晚,团体落后发达国家10年左右,尤其在尖端产品产业化上面临瓶颈。
        马志洪等稀土专家介绍说,稀土科研、应用水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工业水平的检验。发达国家技术积累多、装备制造和主动化水平高,研发取得突破后可很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相干的硬件设备、主动化水平低,许多稀土应用技术虽然已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但产品中试甚至小试都忧伤关,大规模产业化更是步履艰难。以制造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稀土储氢材料为例,我国专家10多年前即开展研究,实验室内制备早已实现突破,但至今未能大规模产业化。
        据了解,因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我国工业、国防等领域必要的许多尖端稀本地货品只得在实验室采取作坊式生产,主动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还导致产品性能同等性较差。此外,因为每批稀本地货品的产量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紧张制约了我国稀本地货业的发展和产品竞争力的进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