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矿进口会商震动铜产业链
产业格局将调整,国内企业将更多寄托自身家底,拥有资源者更具抗风险能力。 “绝不妥协。”中国铜质料联合会商组(CSPT)的一位人士向记者如许表述他的态度,“假如国际矿业巨头执意褫夺中国铜冶炼企业菲薄的利润,中国企业会采取联合限产的措施。” “我们最大铜矿的罢工还在继承,”必和必拓有关人士如许强调。他们坚持降低加工费的要求,由于供给量实在跟不上。 在国际资源垄断巨头面前,中国加工企业的日子好像越来越不好过。继铁矿石进口会商、钾肥进口会商结束之后,铜精矿进口会商又严重进行,但8月初的第一轮会商终以双方无法接受对方所提条目而告吹。在这场关系中国铜冶炼企业团体利益的会商中,以G铜都(000630)控股股东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主导的中国铜质料联合会商组显得态度强硬,而以必和必拓为首的国际铜精矿供给商也为自身减少加工费找到了诸多的理由。铜精矿进口会商会否重演铁矿石及钾肥进口被迫接受涨价的一幕,如今尚无人能知晓,但会商的效果无疑会对G云铜(000878)、G铜都和G江铜(600362)带来明显影响。 会商双方各执一词 在第一次的会商中,国际供给商要求降低加工费,同时废除原来的“价格参与条目(PP条目)”;中方则提出,加工费不能再较此前90美元/吨的水平再降落,并要求维持PP条目。 必和必拓给出的理由是,现阶段中国的铜冶炼能力增长太多太快,远远超过铜矿产能的扩张速度,作为国际供给商,其无法供给充足多的铜精矿。而目前全球的矿山企业都在进行着兼并重组,已经使全球的矿山资源向一两家大企业集中,而相比矿山企业,中国的铜冶炼企业仍在激增,许多新建的冶炼厂根本拿不到合同了。 智利铜矿的罢工也成为必和必拓会商的筹码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矿———智利Escondida铜矿的第一大股东,必和必拓持有其57.5%的股权,因为罢工,Escondida的产量降低了6成。年产量为127万吨,日产量为3500吨,占全球铜精矿产量的8.5%。可供给量与冶炼能力相比的急剧降落成为必和必拓要求降低加工费,进步铜精矿价格的缘故原由。 中方反驳的理由在于,假如降低加工费,中国铜冶炼企业的利润将荡然无存,这是中国企业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邹韶禄此前对媒体透露表现,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在90美元/吨,而国外铜精矿企业提出的60美元/吨的加工费,将使冶炼企业出现紧张亏损。 另外,中方认为,因为铜价一起走高,国际供给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继承在冶炼厂商菲薄的利润中算计实在“太不厚道”。至于废除PP条目则被中方认为不吻合行业惯例。 中方拟联合减产应对成本进步 CSPT的人士认为,中国拥有铜精矿最大的购买能力和用量,这是中方强有力的砝码。2005年,国内200多家铜冶炼企业的精铜产量达到了258万吨,其中行使国内矿石生产的只有65万吨,65%以上的铜精矿要依靠进口,2005年全年铜精矿进口量约为400万吨。 此次会商的中方会商小组成员还包括G云铜控股股东云南铜业(集团)公司、G江铜控股股东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国内8家铜冶炼厂商。而这8家企业在中国铜产业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8家成员企业在2005年的电解铜产量为169.7万吨,占全国电解铜总产量的66.7%;8家成员企业2005年进口铜精矿314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78%。 早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一次会议上,CSPT的8家成员企业就达成同等,果断抵制国际矿业巨头降低加工费的举动,不会为上游供给商亏本加工。在会商开始后不久,8家成员企业又推出今年下半年团体减产10%的方案,若不能得到合理的加工费、精炼费,8企业将联合减产用以应对质料成本的进步。“(我们)要求商务部对低于8大企业底线的合统一律不发进口允许证。”CSPT组长杨军在第一轮会商结束后对外界透露表现,假如加工费不合理,更多的中国铜冶炼企业会加入到减产的行列中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忧虑,国外铜矿基地凭借资源上风已经在大幅扩张冶炼产能,将来3年,国外将新增约200万吨的铜冶炼产能,这对于国内冶炼企业来说不是什么好新闻。铜精矿对外依存度高使中方话语权有所缺失,铜质料会商翻版铁矿石会商也不是没有可能。 资源主导产业格局 “谁的资源自给率高,谁的抗风险能力就更强。”某券商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透露表现,国际供给商提供的铜精矿价格是以基准的3个月期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扣除加工费后得到,加工费的降低意味着国内铜冶炼厂商的进口价格团体进步。在此背景下,国内拥有矿山资源、铜精矿自给率高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调整空间,而那些高度依靠进口铜精矿的冶炼、加工企业会变得很被动。 东方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施卫平认为,假如做最坏的打算,国际厂商降低加工费和废除PP条目的图谋得以实现,在铜业三大上市公司中,受影响大的应该是资源自给率较低的G铜都和G云铜,而G江铜因为自有矿山供给量较大,受影响的程度会相对较小。 “资源自给率较低导致国内大型企业丧失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和支配权,逐步沦为国际铜矿巨头的代理加工基地,也会危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某高层人士如是透露表现。但国内资源量低的实际无从改观,而建设铜冶炼厂的时间周期比矿山开发建设周期要短得多,这就导致国内冶炼产能增速过高。 对于手中根本没有矿山资源、生产规模又偏小的国内中小冶炼商来说,加工费降低、铜精矿价格上涨更是一个坏新闻,这将决定它们的生死存亡。“除了破产和追求收购,中小冶炼企业几乎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一位长期研究国内铜产业的人士指出,这些中小冶炼企业数量重大,但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能规模,在日趋恶化的铜业生存环境中,它们已经没有靠自身滚动发展的可能。 三家铜业公司家底不一 假如加工费降低最终成为事实,那么国内企业只能更多的寄托自身的“家底”,拥有资源者将更具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G铜都与控股股东铜陵有色集团都具有铜质料的进出口权,但G铜都一向都是通过集团公司进口铜精砂,重要是由于铜陵有色集团作为重点国有企业,能够享受国家铜质料进口增值税先征后还政策。G铜都也曾透露表现,假如未来铜陵有色集团不能享受国家该项优惠政策时,G铜都将直接进口铜质料。因此,此次铜陵有色集团与必和必拓之间的会商,直接影响到G铜都将来的质料成本。 G铜都的铜精矿来源重要是外购,资源自给率也许在11%。虽然其将来铜精矿资源自给率将随着冬瓜山铜矿产能的进步而进步,但毕竟还必要肯定的时间。 G云铜目前的资源自给率也较低,稀有据表现其铜精矿的自给率在5%上下。虽然G云铜的铜矿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但目前其部分铜矿山资源枯竭,相称一部分资源尚未进行勘探,或未进行工业性开采。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称,目前国内铜冶炼厂盈亏平衡点加工费在90美元/吨以上。有研究员指出,G云铜现有30万吨铜产量中大部分为买断加工,所以G云铜的红利对加工费的变动特别很是敏感。 作为国内质料自给率最高的铜生产企业,G江铜精炼铜的质料自给率超过了45%,其可直接控制的铜金属储量约占到全国总储量的1/3,因此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另外两家企业要强得多。 尽管G江铜与必和必拓之间有关于铜矿石长达8年的长期供货合同(2004—2012年,前4年每年5万吨,后4年每年8万吨),但研究人士指出,这一长期合同仅仅是双方在供给量上达成的协定,供给价格仍受年度会商的效果影响,加工费降低对G江铜履行这一合同而言是不利的。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