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与世界十大经济预言
2006年度的“中国与世界”十大经济预言的发布,不再是以《第一财经日报》的身份,而是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与世界”金融研究中间的名义发布。其间的不同是,前者代表报社的立场和判断,后者只透露表现它是本报金融研究小组的学术研究报告,供投资者决策参考,投资者的决策风险自担。 对于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财经媒体而言,这一调整也更吻合一样平常规范,特此说明。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与世界”金融研究中间发布 ①中国经济:GDP增加减速通货膨胀增压 GDP增加比2005 年减速概率100% CPI 高于2005 年概率60%核心缘故原由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负荷沉重。“世界工厂”潜力爆发使曩昔几年中国经济体现得出人料想的强劲,但也引来反弹。一端,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另一端,中国制造价格不升反降,同时国际贸易珍爱主义抬头,从两端挤压中国利润。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改,其成本大部分也是中国企业承担。 国内金融改革需借助“世界工厂”赢得的外汇贮备破解金融隐患,加之中国的财政收入增幅延续几年高于GDP增幅,这加重了中国微观经济的负担。同时,国内股市直接融资停留,银行贷款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企业利润率在2005年已急剧降落,经济增加后劲显明不足。 在此背景下,CPI本应呈现降落趋势,但鉴于2006年当局故意对石油、电力等上游资源和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价,尽管其长远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科学发展目标,但短期会增大通胀压力。 ②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调整 2006 年概率49% 2007 年概率51% 2005年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仍维持在历史高位,净国民储蓄率徜徉在仅占GDP1.5%的历史低点,随着美联储13次延续加息,利率已经由1%提拔到4.25%,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加大。 美国在经历了18年的“格林斯潘繁荣周期”之后,将迎来经济调整是确定的,但难以判断的是,它会何时到来,以何种规模、何种导火索引发。它可能在几个月内、一年内、应该不会超过两年内到来;来得越早,调整代价越小,越晚,代价越大;它的导火索可能是石油危急、美国对华汇率报复、恐怖打击甚至是禽流感。判断决定这些可能的信息每每是绝对秘密的,甚至只有“天主”才知道。 在以上几种导火索中,对华汇率报复、禽流感的概率较小,石油危急和恐怖打击的可能相对较大。美国自动调整比被动调整要好,但被动调整比自动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③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 贬值概率10%升值3%以内概率30%升值3%~5%概率40%升值5%以上概率20% 中国央行迩来多次强调,人民币兑美元不会再进行一次性重估。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大幅升值,将会加大美国目前的通胀压力,甚至引发其房地产和名誉消耗泡沫的破灭,这也是布什当局不愿看到的。 从资本项目流动看,随着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该方案令热钱无机可乘,国际谋利资本在曩昔3年中屡博人民币升值未能得手后,开始退潮,从2004年12月份的流入约220亿美元降落到2005年11月份的流出约59亿美元。尽管不排除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的有限扩大,但那也难以成为热钱牟取暴利的缺口。 从贸易项目看,因为2006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较上一年度下滑,扩大内需的行动临时难解近渴,尽管单位出口商品价格比2005年或有降落,但出口总额不会降低多少,贸易顺差即便达不到2005年的水平,也降落有限,这使得人民币有继承小幅上涨的压力。 ④欧元兑美元小幅升值升值概率70%贬值概率30% 曩昔一年中,美元兑欧元升值约12.6%的缘故原由重要有以下几个:一,高油价对欧洲的影响超过美国,欧洲经济增加乏力;二,欧盟宪法在法国公投的失败、法国暴乱等事件袭击了欧元;三,美国延续升息,使美元与欧元的利差扩大;四,美国实施了《本土投资法》,2005年度估计已吸引了约3000亿美元资本回流。 上述因素中,《本土投资法》是一次性的。美国加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而欧盟在2005年12月第一次加息0.25%,美元、欧元利差基本不会进一步扩大;2006年欧盟也很难碰到比2005年更糟的政治状态。在经历东欧入盟的磨合阵痛之后,欧洲一体化的潜力将会渐渐发挥。对欧元最不利的是更高的油价,但更高的油价也会威胁美元。 此外,欧洲经济相对的自力性,使其可以成为美国经济调整的避风港。 ⑤黄金对美元、欧元大幅升值600美元/盎司概率100%800美元/盎司概率50%1000美元/盎司概率10% 2002~2004年,欧元强劲挑衅美元霸权后,美元作为唯一纸币硬通货的时代闭幕,世界经济必然要找到更硬的通货作为欧元和美元的基准,它只能是黄金。因为美国经济调整已在所难免,欧洲经济欲振乏力,均难以有用地维持自身的坚挺。在如此背景下,中东冲突加剧、恐怖打击和禽流感等风吹草动都会使黄金提前“王者归来”。 ⑥石油均价低于2005年,但大幅震动 2005年油价大幅上扬,从需求面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在炒作中国的“重大胃口”,但随着2006年中国经济增加放缓,国内石油价格上调,需求将有较大降落。假如美国经济调整,美国乃至全球对石油的需求都会降低。这决定了2006年石油均价将低于2005年。 但从中东政治局势看,随着伊朗强硬派总统内贾德的上台,围绕伊朗核题目的矛盾更尖锐,中东局势很可能更动荡,对冲基金不会放过如许的机会,这将使油价大幅跌宕,有机会再创新高。 ⑦铜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每吨4400~4500美元,它几乎是国际投资者能在2006年创造的最高价。随着2006年中国经济减速,全球需求降温,对冲基金将投资重点转移到黄金之上,铜价的大幅下挫在情理之中。每吨回归到 3000~3500 美元相称正常(这个3000~3500美元是以2005年底的美元对黄金价格为基准的)。 ⑧国内G股价格小幅上涨股权分裂股价格大跌 A股市场将会加速股改,春节后,先恢复融资后恢复全流通IPO并不出人料想。因为赓续有新G股加入上证G股指数,上证G股指数一定大幅上涨。倘使以2005年底G股股票样本不变为参照,到2006年底,这些股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有限。缘故原由在于,新G股已具投资价值,但也同样存在减持压力。因为存在新G股上市压力,能否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市是关键,这就要看新G股上市定价和交易制度是否更市场化,更能赢得社会公信。 与此同时,股改滞后的股权分裂股,尤其是庄股和垃圾股将会大跌,甚至跌成仙股。 ⑨.美国股市在温文上涨后可能忽然下跌 尽管美国经济2005年增加不错,但股市上涨得相称郑重,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不足5%,如今其平均市盈率约为18倍,也并不算高。缘故原由很可能是脆弱的美元,国际资本增持美元股票资产的爱好不高。我们信赖2006年美国股市会温文地盘整或小幅上涨,直到美国经济调整时下跌,然而不至于出现太大跌幅(这也是以2005年底美元对黄金价格为基准)。 ⑩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经过10多年的经济障碍,日本经济泡沫也已挤出,企业红利能力加强,金融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首相小泉纯一郎对邮政储蓄改革立场之强硬,令人对日本刮目相看,但小泉等人在参拜靖国神社题目上的局促顽固却妨碍了日本从亚洲获得更大发展动力。 本课题小组成员(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方玉书、林贞洁、苏蔓薏、徐以升、姚剑、于百程、岳富涛、张庭宾、张志斌、周增军等。 本报告执笔人:张庭宾。 此预见参考了格林斯潘、史蒂芬·罗奇、余永定、夏斌、王建、钟伟、那复祺、张卫星、吴敏等专家的观点或研究成果,在此说明并向他们致谢。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